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黄河鲤是河南省主要水产品之一,集约化池塘养殖主要集中于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等沿黄区域,黄河鲤已成为渔区渔民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但渔民由于缺乏科学养鱼的知识,容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实际养殖中还存在不少生产误区,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本文就集约化池塘养殖黄河鲤生产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作一简要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供养殖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对我院2009、2010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仅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体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黄河鲤作为河南省水产养殖当家品种,主要集中于济源、洛阳、郑州、开封、焦作、新乡、商丘等沿黄区域,养殖面积近1万公顷,约占该区域养殖水面的70%。自2007年起,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该区域黄河鲤发生暴发性传染病,主要特点为急性、大量死亡,严重的整池鱼2天全部死亡,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养殖户中一度产生恐慌情绪,严重影响黄河鲤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浓度菊酯类农药(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黄河鲤鱼肝胰脏SOD和MDA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菊酯类农药对黄河鲤鱼肝胰脏SOD和MDA活性影响较大,给药12、24h后,给药组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0.01 μg/L组和0.02 μg/L组差异极显著(P<0.01);给药12、24h后,给药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0.02 μg/L组差异显著(P<0.05),0.03 μg/L组差异极显著(P<0.01);给药36 h后,给药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菊酯类农药对黄河鲫鱼肝胰脏SOD和MDA活性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形态特征和生化遗传两个角度丰富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筛选出蒙古红鲌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为其种质标准制定、种质资源保护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测定蒙古红鲌的可数和可量性状,并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蒙古红鲌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肾脏及肝脏等5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表达情况.[结果]蒙古红鲌的主要形态特征:头部背面平坦,口端位,下颌略比上颌长;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身体上半部浅棕色、下部银白色,胸腹鳍浅黄色,尾鳍下叶鲜红色;鳍式为背鳍D.ⅲ-7和臀鳍A.ⅲ-19~22;齿式为2·4·5(4)/5(4)·4·2或2·4·4/5·3·2: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18~20.从蒙古红鲌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肾脏和肝脏组织中均能检测到LDH和MDH,但不同组织中的酶带数目和活性各不同,呈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LDH酶带条数分别为6、6、6、7和8条,MDH酶带条数分别为3、3、5、5和4条.各样本蒙古红鲌眼睛晶状体的LDH酶带数及其活性基本相同,均呈单态,表达稳定,且分离效果好.[结论]LDH和MDH在蒙古红鲌体内分布较广泛,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眼睛晶状体LDH表达丰富且活性稳定,可作为鉴定蒙古红鲌种质的特征生化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6.
甲苯咪唑作为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抗寄生虫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研究了甲苯咪唑对黄河鲤不同部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甲苯咪唑胁迫的黄河鲤鳃、肝、肾中SOD活性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认为甲苯咪唑对黄河鲤SOD活性的影响不显著,SOD活性不能体现甲苯咪唑中毒程度,不宜作为甲苯咪唑中毒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7.
结合水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教学与生产环节的结合,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综合分析项目设计,养殖案例教学等环节设置,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强化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水化学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黄河鲤采用集约化池塘养殖模式,通过高密度放养苗种、大量投饲、投喂高营养饲料等,单位面积养殖产量获得很大提高,但伴随而来的病害频发一直影响着黄河鲤养殖效益,养殖户不得不使用各种各样的药物以期望获得养殖成功,抗生素、消毒药、杀虫剂等药物大量使用成为黄河鲤养殖生产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除了病原微生物产生强大的抗药性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生化遗传3个层面评估人工养殖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种质资源状况,为探讨种质鉴定在黄河鲤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测定30尾人工养殖黄河鲤样品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检测其肌肉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情况,并借助肾细胞滴片—空气干燥法对人工养殖黄河鲤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人工养殖黄河鲤体形呈梭形,头小而腹部圆,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体侧鳞片呈金黄色,腹部色淡而白,臀鳍、尾柄及尾鳍下叶为橙红色,胸鳍和腹鳍呈桔黄色;鳍式为背鳍D.ⅲ-16~20、臀鳍A.ⅲ-5;齿式为1·1·3/3·1·1;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19~25条.人工养殖黄河鲤肌肉LDH酶带条数分为2条和5条两种类型.人工养殖黄河鲤染色体数目2n=100,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在1.20%~2.96%,其染色体核型公式为18m+38sm+22st+22t,臂数(NF)=156.[结论]人工养殖黄河鲤肌肉LDH出现与种质标准SC 1041—2001《黄河鲤》中不同的条带类型,推测黄河鲤人工养殖群体已出现种质混杂现象.因此,在黄河鲤品种改良或增殖放流前必须对其种质状况进行系统鉴定和评价,原良种场在制种保种过程中应加强不同类养殖群体的隔离或防止混杂,以确保黄河鲤种质纯正.  相似文献   
10.
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2,7.85,6.97×10-3mg/L;安全浓度为1.91×10-3mg/L.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9,3.98,3.53 mg/L;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