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清末,清朝廷即注意到美棉的优势,要求各地改良棉种。但是山西的美棉推广主要是在阎锡山时期完成的。在阎锡山入主山西后,实行"六政三事",积极推进美棉的种植,同一时期国内纺织业异常繁荣,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山西美棉的推广成效很大,主要表现在美棉的种植比例、棉花亩产、总产量、棉花质量,以及农民种棉技术等方面。棉花市场的繁荣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提高了山西植棉区农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影响,排挤了罂粟的生长空间,对禁烟有积极作用,还挤占了玉米、小米等秋粮的种植空间,改变了农业种植结构,形成了新的种植制度。另外,棉花需水较大,遇旱灾减产很严重,这也给农民带来了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清至民国山西玉米种植的一般状况,重点分析了玉米在山西种植迟滞的原因。与南方不同,玉米在山西受到内部具体环境的多重影响,包括作物竞争与人口压力的异常变动,还有农民的心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