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1.
以陇薯3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庄薯3号、庄薯4号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23 878.9 kg/hm~2、22 966.9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28.8%、23.9%,应作为主栽品种继续种植;天薯11号、陇薯9号、陇薯7号、陇薯11号综合经济性状好,折合产量分别为22 321.5 kg/hm~2、22 083 kg/hm~2、21 648.1 kg/hm~2、21 578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20.4%、19.2%、16.8%、16.4%,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CO2技术,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对油橄榄叶进行提取,提取物用石油醚萃取,石油醚层浓缩后进行甲酯化,以GC-MS联用结合相对保留时间鉴定脂溶性成分的组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它们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提取优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45℃,萃取时间4h,CO2流量30 kg,/h.在此条件下,脂溶性成分的得率为2.61%.GC-MS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叶的25种脂溶性成分被GC分离;21种被MS鉴定,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1.35%.其中有11种为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7种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2种为酯类物质,1种为酮类物质,分别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27.88%,60.99%,2.32%和0.16%.油橄榄叶中的脂溶性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油橄榄叶,提取液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质量分数为96%以上的单体,通过液质联用分析(HPLC-MS)、核磁共振(1H NMR)和红外(IR)鉴定该组分为橄榄苦苷。采用C18色谱柱,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甲醇/水体积比40∶60为流动相,流速0.5 m L/min,建立橄榄苦苷的HPLC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萃取优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45℃,萃取时间4 h,CO2流量30 kg/h。在此条件下,橄榄苦苷得率为0.435%。  相似文献   
4.
利用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辅助性筛选标记基因,基因枪法轰击玉米自交系A188和Qi319未成熟胚的胚性愈伤组织。瞬间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轰击后GFP表达可持续近20 d,轰击后10 d左右表达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采用潮霉素筛选、GFP荧光法鉴定,获得一批玉米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0.33%~0.47%。分子鉴定和后代分析的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了玉米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地表达和遗传。GFP作为辅助性筛选标记基因可以直观、快速和有效地消除玉米遗传转化工作中的假阳性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