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位于藏东南的林芝地区,地处高原,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断,许多山顶几乎四季白雪覆盖,有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在此汇合。这里林区辽阔、森林茂密,日照丰富,降水充沛,形成了适合于野生食用菌生长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由于地理环境变化大,山势复杂、植被多样,因而野生食用菌的分布,发生以及种类数量的变化也是复杂多样。1987—1990我们进行了旨在以野生食用菌生态学为内容的考察,现将其常见野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好-厌氧交替发酵法用于脱水污泥规模化生产无害化、营养化、腐殖化的园林营养土的可行性。[方法]发酵物料配比为湿污泥∶菇渣∶菌土=1∶1∶1;交替方式为好氧5 d、厌氧3 d,交替3次,每次交替后翻堆1次,通气量0.44 m3/(min.t),通气30 min,停气20 min。[结果]发酵结束时,营养土中大肠菌群由7 300 MPN/100 g降至35 MPN/100 g,含水率由61.8%降至37.2%,腐殖质由10.73%升至11.32%,有效磷由1.87 g/kg升至2.26 g/kg,有效氮变化小,氮磷钾总量略降低,营养土种子发芽指数为96%。分析可知,营养土的含水率、腐殖质、氮磷钾总量均达到了考核指标,大肠菌群和种子发芽指数、氮磷钾总量、腐殖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248-2007)无害化、营养化、腐殖化的要求。[结论]好氧-厌氧交替发酵法用于污泥规模化生产营养土可行。  相似文献   
3.
两种有机添加物与低有机质污水污泥的堆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祥  包兵  胡艳燕  郭蔚华  刘娜娜  刘云霄  袁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27-21728,21835
[目的]为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的处理提供方法。[方法]以重庆地区低有机质含量的污水污泥为对象,选择园林有机废弃物和蘑菇渣2种外源添加物,在小试试验的规模上,研究2种有机添加物对污泥堆肥温度和理化指标的影响,并研究通气和未通气状态下堆体内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蘑菇渣和园林有机废弃物均可作为有机质含量偏低的污泥堆肥合适的调理剂,其中园林有机废弃物作调理剂发酵起爆速度快,堆体温度较高,发酵效果较好。[结论]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的堆肥需要添加有机物料调理剂以促进堆肥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西藏地处高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气候温暖,森林资源,真菌资源十分丰富,现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对西藏野生食用菌资源作一介绍。 1、黑脉羊肚菌(小顶羊肚菌)Morchella  相似文献   
5.
郭蔚华 《食用菌》1998,20(5):5-6
林芝地区位于藏东南,属山地林区,最低海拔2900m,常年气候温和多雨,森林植被及真菌资源丰富,故被誉为西藏的江南。笔者1982~1994年曾在当地工作,并于1987年5月开始对该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经初步整理共有74种,分属于19科41属。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其中当地群众喜食的11种野生食用菌,进行了部分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林芝地区玉髯菌和金耳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蔚华 《食用菌》1998,20(3):9-10
在西藏林芝地区的高山森林中,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涉及19科41属74种之多.其中玉髯菌和金耳在1987年开始调查不久便引起笔者极大关注.玉髯菌(Hericoum coralloides)子实体雪白,菌柄多次分枝,味道鲜美且无苦味,1987年夏所采最大子实体近1000g,它生长在海拔3500m的冷杉倒木上,由于数量极少,在当地极为珍贵.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子实体呈金黄脑状,生于海拔2900m高山栎倒木和树干上,最重的达500g,它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化痰润肺).为了开发利用西藏野生食用菌资源,笔者首选了这两种菌类,从1987~1994年先后进行了驯化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海拔均在2700m以上.该林区主要树种有高山栎、桦树、冷杉、云杉、高山松、杨树和杜鹃等,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m至3400m地带.我们于1987~1990年进行了实地调查,参考当地群众提供的情况和资料,经整理和鉴定,初步统计共16科33属65余种,现将主要种类介绍如下:猴头 Hericium erinaceus 八一,高山栎上.玉髯 H.coralloides 鲁浪,冷杉倒木上.  相似文献   
8.
藻红外辐射测试环境农药残留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微生物检测毒害物质的重要性和选材困难对其检测技术发展的制约,开展了环境中农药残留急性毒性与藻红外辐射变化研究.试验在同一叶绿素a含量下用红外测温仪进行测试.结果表明,8种藻对10种农药均产生快速的红外辐射变化响应,平均最大温差为0.12℃,平均响应时间为3.2 min;对除草剂响应纤细裸藻平均温差为0.19℃,比其他7种藻平均温差组中最大值高出0.05℃;对杀菌剂响应水华鱼腥藻平均温差为0.20℃,比其他7种藻平均温差组中最大值高出0.05℃;对杀虫剂响应纤细裸藻响应平均温差为0.20℃,比其他7种藻平均温差组中最大值高出0.05℃;水华鱼腥藻为杀菌剂的敏感藻,纤细裸藻为除草剂和杀虫剂的敏感藻;2种藻响应农药的灵敏度均在0.003~5 mg·L-1之间,达到发光细菌的测试灵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