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纳米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共进行3个试验,试验1收集8头断奶后7 d仔猪的回肠内容物,在体外37℃条件下分别添加0、20、40和80μg/kg纳米银,孵育4 h。结果显示,随着纳米银添加水平的升高,回肠内容物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0.05),但对乳酸杆菌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分为3个组,每组10头21 d断奶的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20和40 mg/kg纳米银,结果发现随着纳米银添加水平的升高,断奶后2周仔猪的日增重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0.05),同时回肠大肠杆菌含量有显著线性降低的趋势(P=0.07),显著降低了细菌总量和奇异菌属含量(P<0.05)。20 mg/kg纳米银组产气荚膜杆菌与梭菌比例最低(P<0.05)。试验3分为3组,每组选择10头21 d断奶仔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20和40 mg/kg纳米银,结果发现,日粮纳米银添加水平对仔猪断奶后前两周绒毛形态无显著影响(P>0.05),而隐窝深度有降低趋势(P=0.08)。20 mg/kg纳米银组仔猪在断奶前两周表现为最高(P<0.05),之后随着纳米银添加水平的升高在3~4周显著降低(P<0.05),料比显著升高(P<0.05)。日粮添加低剂量的纳米银可以改善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适宜添加水平为20~40 mg/kg。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研究蒸汽压片玉米日粮中添加湿法玉米粉和黄油对肉牛干物质摄入量、消化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平均体重为(435±15)kg的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试验共设计3种日粮,处理1组为蒸汽压片玉米型,处理2组为蒸汽压片型玉米日粮+25%湿法玉米粉,处理3组为蒸汽压片型玉米日粮+25%湿法玉米粉+3%黄油,试验进行21d。结果:处理3组较处理1组和处理2组显著提高了肉牛每千克体重干物质摄入量(P<0.05)。处理3组肉牛每千克体重有机物摄入量最高(P<0.05)。处理3组和处理1组较处理2组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5)。与处理1组和处理2组相比,处理3组显著提高了瘤胃液稀释率和颗粒流动率(P<0.05),而周转时间显著低于处理3组(P<0.05)。处理2组较处理1组和处理3组显著提高了瘤胃pH(P<0.05)。处理1组和处理3组较处理2组显著提高了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异丁酸含量(P<0.05)。处理3组瘤胃丙酸含量最高(P<0.05),而乙酸与丁酸的比例最低(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黄油和湿法玉米粉可以提高肉牛的干物质摄入量,提高瘤胃液和颗粒饲料的流动速率及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同时提高瘤胃丙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杜泊羊以其生产性能好、经济效益高、生长周期短、投入产出高、产品品质优、销售前景佳等优势,在包头地区较大型的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及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户进行养殖。经过精心组织、强化项目监督和管理措施,使这一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扩大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脂肪原料(大豆油和黄油)对羔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屠宰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均重(18.5±1.70)kg的公羊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羊,对照组饲喂以大麦为主的基础日粮(不加脂肪),黄油组和大豆油组分别在大麦型日粮中添加3.2%的黄油、大豆油,试验开展9周。黄油和大豆油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P <0.05),同时粗脂肪摄入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大豆油和黄油组显著提高了羔羊日增重和末重(P <0.05)。日粮添加脂肪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羔羊总增重(P <0.05)。大豆油和黄油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粗脂肪表观消化率(P <0.05)。日粮添加脂肪显著提高了N的摄入量(P <0.05)。黄油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热屠体和冷屠体重(P <0.05),大豆油和黄油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肝脏和肾脏脂肪重量(P <0.05)。黄油组较大豆油组显著提高了最长肌重量(P <0.05),对照组和黄油组较大豆油组显著提高了腰肌系水力(P <0.05)。结论 :大麦型日粮中添加3.2%大豆油和黄油可以提高羔羊日增重、末重和屠体重,对养分消化率和胴体品质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5.
李靖  郭金兰  王国荣  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11-22414,22537
2010年8月21日,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总雨量达到大一暴雨。此次降水天气是在副高东退的过程中,西来槽、低层切变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所造成的。利用NCEP1°x1°。格点资料以及雷达、风廓线、自动站等探测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的成因和发生发展做了分析,并结合当时的预报思路,对造成强降水时段预报存在偏差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此次大一暴雨过程是在副高边缘、高空槽前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此次天气过程以暖区降水为主,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和低层偏东风是主要的水汽来源,深厚的湿层为大一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东北方向的冷空气从低层渗透下来,将暖空气抬升,是强降水的主要触发条件。对于西来槽加副高天气形势造成的降水过程,在预报中要特别关注低层暖切变(西南风和东南风的切变)的发展,以便分析其所造成的强降水过程中量和时段的变化;实况天气形势的把握和常规探测资料、加密观测资料的分析应用,对于把握降水的量级和强度,判断短时天气的变化,做好预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数值预报的释用还存在不足,如何取舍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加强对数值预报天气形势的分析,利用天气形势来订正物理量场与降水场,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