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农业上市公司是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标杆,是实现农业"四化"的重要载体。由于农业行业属性不同导致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存在差异,对上市农业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近50%属于养殖类公司,笔者选择31家养殖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证监会公布的2013—2015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动态研究其竞争力的表现及排序;运用比较分析法揭示养殖类农业上市公司在63家农业上市公司中的竞争力态势。结果表明:我国养殖类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整体偏低,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亟待提升。据此从政策扶持优化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完善两个角度提出提升我国养殖类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期下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云南省红河州2007~2016年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居民收入-消费融合状况、经济整体发展融合状况、政府投资融合状况、居民生活融合状况这四大公因子为解释对象,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表明,云南省红河州在这10年间,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城乡融合发展状况与国家相关财政政策有密切关系,该地区在集中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对此,该地区政府应该统筹地方财政支出,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总产值;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促进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热区6个省份和4个农业大省作为研究对象,选取9个指标,对10个省份的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降维,从农业技术、生产、资本3个方面来分析热区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热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受限,农业作物产出率有待提高,机械化水平不高。最后提出,要加大农业在科研和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加快土地流转,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云南统计年鉴2015》和云南统计局网站收集的关于农林牧渔的相关数据,选取2003—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农林牧渔各行业对农业总产值影响的关联程度,对云南省农业各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云南省农林牧渔中,关联程度最高的产业是传统种植业,这与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故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对云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选取国内15个玉米主产省2008—2017年的成本收益数据,测算各个地区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并进一步探究农机服务对不同地区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选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分析,运用Frontier 4.1中的Battese和Coelli模型测算各个省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同时分析玉米效率的影响因素,有效避免两步法的缺陷。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整体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稳步提升,不过空间差异明显;农机使用水平和财政支农水平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农作物受灾面积具有负向的抑制作用;农村劳动力水平虽然也是负向作用,但影响系数最小,说明当劳动力水平达到某一准线后,其带来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最后指出针对不同的区域,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路径也不尽相同,应该尊重地区差异,探索适合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26家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企业为样本,根据2012~2014年的经营数据,构建具有高原农业特色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各样本企业竞争力指数,并予以分层排序。最后,综合分析得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企业竞争力的特点:整体竞争力水平偏低,企业之间发展极不均衡;企业盈利能力弱,农业产业弱质性凸显;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滞后,市场影响力弱;科技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价值低;企业家人力资本匮乏,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绩效低,农户就业增收难。  相似文献   
7.
结合云南省地理特点,通过调查、收集、查阅、整理、科研成果借鉴等对云南山区蜂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究,通过对养蜂业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云南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蜜蜂资源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云南养蜂业的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为云南山区蜂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以期对云南省蜂业政策的制订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培育和科技支撑,作为交叉性学科,在新农科和新文科交融视阈下面临人才培养范式的重构。梳理农经学科渊源及失焦转型挑战,解构地方农业高校农经人才培养现状与农业现代化高阶需求存在脱嵌,集中表现为农经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离农化”倾向突出;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局限于传统农经学科的单向维度;实践教学薄弱制约了农经学生高阶复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育;农经学科的弱质性难以有效吸引优秀生源。鉴于此,指出新农科与新文科交融视阈下,农经人才培养遵循“需求先导”“跨界协同”两个创新原则及三项核心目标,据此提出三项人才培养优化路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协同耕读教育强化农经学生“一懂两爱”、“三农”情怀;农文理交融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培养农经学生的复合型知识和综合素质;深耕本土优势,发挥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促进地方高校农经人才培养模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互嵌耦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