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明有机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太湖地区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农田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温室气体增温潜势(GWP)和排放强度(GHGI)进行温室效应估算。结果表明:在稻麦轮作季,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整体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稻季,有机种植土壤CH_4排放总量为195.56 kg·hm~(-2),显著高于常规种植(119.77 kg·hm~(-2)),而CO_2和N_2O排放总量与常规种植无显著差异;在麦季,有机种植土壤CO_2、N_2O和CH_4排放总量分别为12 554.92、1.44 kg·hm~(-2)和7.02 kg·hm~(-2),常规种植土壤分别为8 096.61、2.67 kg·hm~(-2)和6.74 kg·hm~(-2)。稻季有机种植土壤温室气体GWP和GHGI显著高于常规种植,而在麦季常规种植较高。在整个稻麦轮作季,有机种植模式下温室气体GWP和GHGI分别为6 501.69 kg CO_2-eq·hm~(-2)和0.44 kg·kg~(-1),显著高于常规种植模式(4 745.38 kg CO_2-eq·hm~(-2)和0.37 kg·kg~(-1))。有机种植模式在稻季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无明显优势,但是有利于麦季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2.
蚓粪和益生菌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蚓粪和益生菌配施对土壤改良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在野外试验大棚内设置6个不同施肥处理(单施化肥、单施蚓粪、化肥+巨大芽孢杆菌、蚓粪+巨大芽孢杆菌、化肥+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蚓粪+解淀粉芽孢杆菌),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蚓粪可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碳(MBC)、磷(MBP),吲哚乙酸(IAA),土壤呼吸,以及蔗糖酶(INV)、脲酶(UE)、磷酸酶(PHOS)、蛋白酶(PRO)、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与单施蚓粪相比,蚓粪与益生菌配施能有效提高土壤MBN、MBC、MBP、IAA、土壤呼吸和土壤酶活性(INV、UE、PRO、CAT),而磷酸酶活性以配施蚓粪+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有效提升,配施处理含量反而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推荐使用蚓粪配施益生菌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