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江苏稻麦两熟地区的水稻大、中苗栽培法,预留秧池面积大,土地利用很不经济。作者在水稻小、中苗简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小中苗稻的产量形成特点和生产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了简化育壮秧的配套方法、省工节本耕作模式和高产优质群体调控技术,建立了麦茬小中苗单季稻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在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合理利用秧田面积后,稻麦两熟复种指数提高10~15%,夏热总产提高10%以上,水稻亩产提高3.7~16.4%,每亩纯收益增加16.9~25%。  相似文献   
2.
抛栽水稻整齐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抛栽稻及常规移栽稻成熟期的6个主要性状,借助于Gini系数、变异系数及变幅等有关整齐性统计参数与频率分布结构分析表明,抛栽稻无论在穴间水平上还是单茎水平上,性状间大小不等系数明显要比常规移栽稻增加,分布结构上差异明显,抛秧稻较离散,表现了抛栽稻整齐度逊于常规手栽稻。同时研究了抛栽姿态对整齐度的影响,表明整齐度以抛栽直立苗为最高,倾斜次之,平躺最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年两品种(组合)抛秧与常规手插的对比研究,阐述了抛秧再生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成穗规律,得出抛秧再生稻能获得比手插再生稻相当或更高产量的结论.并对抛秧再生稻的高产机理及配套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水稻小苗(叶龄3~4)、中苗(叶龄5~8)有土拋秧均比无土抛秧利于生长和增产,尤其小苗更是如此。大苗(叶龄9~10)有土抛秧前期生育优于无土者,至中、后期二者间差异甚微,但无土抛秧必须以多蘖壮秧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抛栽水稻产量形成及其生态特征的研究张洪程,戴其根,钟明喜等.(江苏农学院农学系)//中国农业科学,1993,26(3):39~49以手插及机插稻为对照,比较观察抛栽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上的优势:(1)群体生长起步快,分蘖多,前期生长势较强;(2)群体...  相似文献   
6.
7.
概括性报道了1983~1994年稻田套播麦的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稻田套播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特点,明确了高产高效的生育特征与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策略与配套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几种新型方式抛秧产量形成特性及其应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9.
与当地当时生产条件及技术水平相适应,适当降低种值密度与穗数,改善群体中、后期的光照与营养条件,开源拓库。以单穗粒数与千粒重的连锁扩展,达到二者双重补偿超过因穗数减少带来的产量损失,这是本文阐述的稀植化稳定高产栽培体系的基本理论,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该体系实践上的要点:(1) 据生产水平确定密度与播种期;(2) 精细播种实现精苗:(3) 平衡施氮,合理调控叶蘖动态;(4) 中、后期建立养根保叶的立体防护体系;(5) 强化除草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