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5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稔红天然食用色素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ua(Ait).Hassk)为桃金娘科桃金娘属常绿小灌木.俗称山稔、岗稔。桃金娘资源极为丰富,广布于我国北纬20~27度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的低山丘陵.田头地角.果实产量高.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能。山稔红食用色素是以桃金娘果渣作为原料提制的.该研究旨在为系列开发利用这一宝贵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一条综合利用的途径。1实验材料和方法批金娘果实在IO月中旬采自广西柳州市。花毒素含量的测定:FU卜h法。色素浓缩装置:ZFQ-85A型旋转蒸发器。紫外一可见光谱:岛津*V-120-z型。色素稳定性及…  相似文献   
2.
橙皮甙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橙皮甙是柑橘果皮中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具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协同抗肿瘤、抗菌消炎、抗氧化、防止紫外辐射等多种生理功效和药理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中综述了橙皮甙近年来在保健功效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包括橙皮甙的结构与理化性质,橙皮甙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抗氧化的作用等生理效应。并对其在保健食品、医药、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白藜芦醇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抗病及多种保健功能、有益于人类健康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从天然植物中获取大量白藜芦醇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人工合成白藜芦醇主要有两类方法: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主要有:Perkin反应合成白藜芦醇,Witting和Witting-Homer反应合成白藜芦醇,Heck反应合成白藜芦醇,利用碳负离子与羰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合成白藜芦醇等方法。生物合成主要有: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白藜芦醇,芪合酶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前处理对油茶籽的抗氧化性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加热对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间与温度的处理,并测定处理前后油茶籽和油茶籽仁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结果]研究发现随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反应产物5-羟甲基糠醛、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的生成量逐渐增多;在150℃下反应120 min后,油茶籽中5-羟甲基糠醛、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的含量分别为10.929、34.620、11.054和36.627μg·g~(-1),油茶籽仁中其含量分别为16.950、55.217、20.216和72.390μg·g~(-1),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55、1.59、1.8和1.97倍,说明美拉德反应主要在油茶籽仁中发生。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氧化活性的测试数据表明,油茶籽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在150℃下反应120 min时,油茶籽仁和油茶籽清除DPPH自由基与抗氧化活性均达到最高,前者分别为99.18%和81.47%,后者分别为97.44%和74.97%。[结论]比较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仁与油茶籽的DPPH清除率与抗氧化活性发现,油茶籽仁抗氧化活性强于油茶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油茶籽仁、花生仁、大豆、葵花籽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油茶籽、花生、大豆、葵花籽4种油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80%,属优质食用植物油。油茶籽仁、花生仁及葵花籽仁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30%,属高含油油料,宜采用预榨-浸出法制油工艺。大豆的粗脂肪含量为16.02%,属低含油油料,适合采用直接浸出法制油工艺。4种油料中,油茶籽仁的蛋白质含量相对最低,适合采用冷榨制油工艺。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无核白葡萄干、白糖、全脂奶粉为原料,研制凝固型葡萄酸豆奶。采用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去除豆腥味,获得满意结果,对发酵菌种驯化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正交试验确定原料最佳质量配比为大豆∶葡萄干∶白糖∶全脂奶粉为10∶2∶6∶2,最佳发酵条件:总乳固体14%、接种量4%、发酵温度43℃和发酵时间5 h,以此制成的凝固型葡萄酸豆奶营养丰富、口感良好、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7.
对油茶枯饼的脱毒和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对油茶枯饼中的皂素有较高的脱除率,枯饼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少;黑曲霉、毛霉和117假丝酵母能在脱皂油茶枯饼上正常生长,枯饼固态发酵后,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程度为66.7%~99.7%;平菇、紫木耳能在油茶枯饼中正常生长,而金针菇则生长不正常;紫木耳对枯饼中蛋白的提高程度在各食用菌中最高,为74.2%~110.7%;以毛霉、平菇和紫木耳的一次发酵产品再经117产朊假丝酵母二次发酵,其粗蛋白质含量接近20%,氨基酸组成趋向平衡.  相似文献   
8.
刺槐叶蛋白的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3种刺槐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刺槐叶蛋白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也很丰富,属完全蛋白质;其总氨基酸含量为63.97%~96.8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2%~4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为73%~80%,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或含硫氨基酸,符合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刺槐叶蛋白还含有丰富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4%~38%,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刺槐叶蛋白的贴近度为0.64~0.89,比较符合婴幼儿及少年食用;刺槐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紫花苜蓿叶蛋白相当,刺槐叶蛋白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优质植物蛋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林檎的生物学特性、叶的化学成分及在不同时期其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综述了林檎的开发利甲前景.  相似文献   
10.
桃金娘果酒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桃金娘果实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加工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桃金娘果酒的加工工艺及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研制出了品质优良的桃金娘果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