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田间接种的结果,证明毒菌 Fusarium sporotrichiella 有从伤口侵入,从而感染玉米穗端少数籽粒的可能性。2.用接种后长期放置的玉米制作臭米面,经过50余日的浸渍,和微度的发酵作用,上述毒菌虽未能在浸液中发展,但亦未降低其生活力。8.用上述臭米面作动物投毒试验,结果证明,制成臭米面后立即投毒,或在冰箱中长期保存后投毒均未引起中毒;在无菌箱中保存者,毒菌大量发展,投毒结果中毒死亡率为100%。4.根据试验结果,认为:(1)切除玉米穗端的变色变质的病粒;(2)不用发霉的玉米作臭米面;(3)禁止食用发霉的臭米面;(4)在干燥低温(5℃左右)条件下保存臭米面等,是防止臭米面中毒的当前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1. 作者们以两个引致食用中毒的臭米面为材料,从微生物的角度上,探索了中毒的原因。2. 从两个中毒臭米面中分离出六类其菌和一种黄色杆状细菌。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确认其中只有一种 Fusarium 菌具有强大的毒性。3. 根据毒性、形态和某些培养性状,初步认为中毒臭米面中的毒性 Fusarium 菌,可能是 Fusarium sporotrichiella Bilai 的一个变种,但未完全肯定。4. 黄色杆状细菌本身并无任何毒性,但和上述 Fusarium 菌在一起时,有促进和加速其致毒作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