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对羟基苯甲醛比色法测定莽草酸含量,从130株细菌中株筛选获得一株莽草酸的产生菌E.coliA44102。菌种在三角瓶中发酵最适条件为:装液量50 ml/300 ml,接种量2%(v/v),初始pH值7.0,摇床转速200 r/min,温度35℃,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莽草酸含量达到3.43 g/l。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盐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定边盐湖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极端嗜盐菌株,并通过传统的表型特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长因子实验、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学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嗜盐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1株最适生长盐浓度在10%-15%的细菌菌株A355,初步鉴定其为中度嗜盐菌,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 salarius sp.)。  相似文献   
3.
采用延长油田水处理站水样和土样,血平板分离筛选到5株具有开发价值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其中1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BYS6,摇瓶发酵后发酵液糖脂含量为4.73 g/L。发酵液排油效果显著,排油直径>6 cm,其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可将发酵培养基表面张力从69.9 mN/m降低至32.3 mN/m。对菌株BYS6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GenBank登录号为HM132103。通过TLC层析初步鉴定菌株BYS6的代谢产物为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4.
核桃黑斑病是危害核桃生产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陕西严重发生。为探究陕西省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制定核桃黑斑病的田间防治策略。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陕西省内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获得2种病原株系HTX和HTP,分别鉴定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通过对21种药剂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筛选出7种药剂对2种病原菌株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琥胶肥酸铜和噻唑锌对核桃黑斑病危害的叶片、果实的防治效果均在67.67%、61.53%以上,防治效果好,可用于核桃黑斑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SK1的对峙培养和菌株代谢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SK1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峙培养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向四周扩展,抑菌带宽度0.8cm,菌株的浓度1%无菌发酵液对靶标菌的生长抑制率在60%以上。菌株BSK1对多种植物病源菌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期棚室黄瓜土壤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种植期棚室土壤放线菌种群变化趋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放线菌群落的变化,探讨作物种植期对土壤放线菌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土壤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定植期、坐果期及盛果期土壤的可溶性盐含量显著高于拉秧期,p H则显著低于拉秧期。拉秧期可培养放线菌数显著高于其他三期。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4样本共测47000条有效序列,分属于133个OTU,其中定植期78个,坐果期61个,盛果期79个,拉秧期70个。多样性指数分析、Bata多样性分析及热图分析均显示拉秧期土壤放线菌群落与其他三组有所不同。群落组成分析显示4个种植期土壤样本中链霉菌占约30%以上,分支杆菌和棒状杆菌分别占比超20%,是土壤放线菌的绝对优势菌群。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迪茨氏菌属(Dietzia)、气微菌属(Aeromicrobium)、节细菌属(Arthrobacter)比例发生显著变化可能与种植作业过程中化肥、农药等农业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酸沉淀的方法从菌株BSK1的发酵液中得到抗菌提取物。该物质能溶解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紫外扫描在2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初步分析是一种多肽。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抗菌物质在pH 6-10较稳定,同时对温度、紫外光耐受力比较好。平板抑菌试验表明抗菌物质抑菌谱广,对供试的6种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几丁质及蛋白质是构成根结线虫体壁和卵壳的主要物质。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的高低是评价生防真菌防治潜力的重要生化指标。从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根结线虫病害严重的设施蔬菜大棚中采集土样、根结样106份,用分离培养基分离到真菌436株。液体发酵测定分离菌株的几丁质酶活及蛋白酶活,筛选获得几丁质酶活≥0.06 U/mL的菌株11株,蛋白酶活≥100 U/mL的菌株3株。其中JXC224几丁质酶活达0.087 U/mL,蛋白酶活125.8 U/mL,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侵染率达67%,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经ITS测序分析,鉴定其为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的一株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Q11,对其进行分子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Gen Bank登录号为KF111571。BQ11发酵后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可将发酵培养基表面张力从70 m N/m降低至35 m N/m。发酵产物经过薄层色谱及红外光谱分析,为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经UV诱变后,筛选获得一株正诱变幅度达28%的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UBQ11-4,糖脂产量从5.3 g/L提高至6.8 g/L。通过对其产物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该菌株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乳化降黏效果良好,9 d后乳化相仍可保持86%。经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50 mg/L,低于出发菌株BQ11的CMC值(65 mg/L),并能将培养基的表面张力降低50%以上,有可能应用于石油工业提高采收率和环境工程的油气污染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菌剂 PA9 在设施棚中对土壤中残留的氧化乐果降解效果,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 番茄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等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氧化乐果降解菌 ZZY-C13-1-9 制备成氧化乐果降解菌剂 PA9,在土壤中添加 100 mg/kg 的氧化乐果并施用 0.1% 菌剂 PA9,进行为期 50 d 的土壤污染修复试验。每隔 10 d 取土样 1 次,采用 HPLC 法测定土壤中残留的氧化乐果含量,通过选择性平板培养观察降解功能菌在土壤中的 定殖,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监测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按国标法测定土壤理化指标,测定番茄生长指标。【结果】 土壤中添加 100 mg/kg 的氧化乐果并施用 0.1% 菌剂 PA9,修复 40 d 后氧化乐果残留量降至 5.3 mg/kg,对照残 留量为 48.79 mg/kg,差异极显著。菌剂 PA9 功能菌株 ZZY-C13-1-9 在氧化乐果污染土壤中可有效定殖,修复 10~20 d 时,在氧化乐果土壤微生物中比例有所增加。土壤中残留的氧化乐果含量显著降低,表明该功能菌株可 在污染土壤中发挥降解氧化乐果的作用。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随着氧化乐果含量降低,假单胞菌在土壤微生 物菌群中的比例也随之降低,表明菌剂 PA9 不会永久改变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布,修复后的土壤可有效恢复 细菌菌群多样性,土壤全氮、微生物氮、速效磷含量及土壤团聚体 MWD 值较对照显著增加,菌剂 PA9 的使用 对番茄生长无负面影响。【结论】氧化乐果降解菌剂 PA9,可在氧化乐果污染土壤中短期定殖并加速土壤中氧 化乐果的降解,改善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种植番茄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