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质量分等是落实耕地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介绍了章丘市耕地质量分等的主要过程和成果,并利用其中间成果测算耕地年产值标准。根据土地利用系数对正常农业生产区的耕地进行测算,根据结果可划分为6个等级,对位于非正常农业生产条件区的耕地采用理想值法进行测算,为征地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耕地健康产能的内涵,丰富市级尺度耕地健康产能评价的研究,以山东济南市为研究区,构建包括气候条件、耕地弹性、生产环境等6个要素在内的耕地健康产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法、逐级修正法等对研究区耕地产能状况进行测度,采用1+X累加法、乘积法对研究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而后将二者叠加得到研究区耕地健康产能评价结果,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对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产能较差的耕地面积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90%,主要分布于济南南部山区;耕地健康状况较差的耕地面积仅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51%,主要分布于济南历城区。耕地产能与耕地健康的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602、0.632,即二者结果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耕地健康的空间集聚效应更强。进一步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测量结果显示,耕地产能热点区可能为耕地健康冷点区,即二者集聚结果不同质。济南市耕地健康产能评价结果分为健康、轻度亚健康、中度亚健康、重度亚健康和不健康5类,耕地健康产能状况总体较优,不健康耕地仅占全区耕地的4.63%,且地域分异显著,整体上呈现北优南劣的特征;研究区耕地健康产能的总体评价结果受耕地健康状...  相似文献   
3.
王筱明  闫弘文  张均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37-2038,2048
征地价格是征地问题的核心,也是征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耕地征用为例,根据其近年的投入产出水平,采用收益还原法和市场交易资料修正法,同时考虑当地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及农用地的社会保障作用等因素,综合确定环翠区耕地的征用价格,并与现行补偿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适宜性的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估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实现粮食安全,未利用地作为后备耕地资源,是中国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济南市为例,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宜耕未利用地的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及区位等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进行分区。结果表明,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面积占未利用地总面积65.39%,但质量较差,受自然条件限制,各区县宜耕未利用地分布差异较大。从各潜力类型区分布来看,Ⅰ类潜力区主要分布于济南市北部,以平原为主,为优先开发潜力区。Ⅱ类潜力区分布较广,济南市北部、中部、南部均有分布,为次优先开发潜力区。Ⅲ类潜力区主要分布于济南市中部的城郊地带,为适度开发潜力区。Ⅳ类潜力区主要分布于济南市中部的山地丘陵区,为最差开发潜力区。该研究可确定济南市不同地域的未利用地开发时序,研究结果可为编制济南市未利用地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基本农田红线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线"划定的重中之重,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基本农田红线划定工作中的难点。本研究以半岛丘陵区山东省海阳市为例,以"三线"协同划定的思想为切入点,采用生态优先、建设用地严格举证、优质耕地尽量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将生态安全网络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并对土地评价和立地分析(LESA)方法进行改进,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综合划定海阳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网络中耕地面积为12.11 hm~2,优先建设区与重点建设区中已举证的耕地面积为154.99 hm~2,此部分耕地均不适宜划入永久基本农田。2)根据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将耕地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优先划入型和适宜划入型耕地,自然质量和立地条件均比较优越,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重点调控型和后备资源型耕地则不宜划入;其中优先划入型耕地面积为458.05 hm~2,将其中427.82 hm~2划入永久基本农田,适宜划入型耕地面积为771.83 hm~2,将其中500.67 hm~2划入永久基本农田。3)划定后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 305.22 hm~2,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928.49 hm~2,占城市周边耕地总面积的60.26%,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提高了42.66%,永久基本农田中耕地的国家利用等平均值(9.04)高于全市耕地平均利用等别(9.56),且坡度均低于15°。4)城市周边生态安全用地、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有利于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采用基于改进的LESA评价方法,并综合考虑生态安全用地、永久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丰富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达到了海阳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目标;同时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海阳市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线"划定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鲁西北平原区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基地,以济南市范围内鲁西北平原区为研究区,以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运用面积加权平均法、空间分析法、产能核算模型,定量刻画研究区内耕地质量等别空间格局,并核算耕地产能。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区域耕地数量减少,质量有所提升,新增耕地面积低于减少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等别高于减少耕地等别;从空间格局来看,研究区中部和西南部耕地质量较好,东部和北部耕地质量较差,通过质量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较高的区域往西扩展;耕地单产越高,耕地利用等别、可实现利用强度越大,可实现利用潜力越小,中等地的可挖掘利用潜力较大。依据研究区耕地质量等别以及耕地产能,提出耕地利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研究目的,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园地等7种类型,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1~2007年各类用地转换特征及其经济效益,采用空间叠加法分析2005、2008年2个时段城区与重点镇用地类型转换的趋同性。结果表明,7年间新泰市林地面积增加最多,生态用地得到有效保护;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多,后备资源开发成效显著;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等指标表明新泰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08年城区与重点镇用地类型转换具有趋同性,转入最多是林地,转出最多是耕地;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各类用地之间转换促进了内部用地结构优化,有利于用地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为例,运用四分位法、目标值法、极值法、平均值法、发展趋势法等方法分别测算了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13个单项指标的理想值,并运用箱形图剔除离群值的方法确定较优的理想值确定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四分位法确定理想值为基础,并结合区域实际和发展趋势对其适当调整的方法较为合理;该方法避免了完全依赖专家打分法的主观性,为进行区域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区域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2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区域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有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关系;社会城镇化对区域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