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种草养马历史悠久,但人们对马用饲草的认识和研究还不足,致使现代马业和草业科学发展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影响了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现代马业发展趋势及其对饲草的利用特点,综述了草地放牧、青干草、青贮及半干青贮饲草等在现代马业发展中的研究与实践现状,并提出了现代马业发展中草业科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为保障现代马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拓展我国现代草业科学与技术发展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老芒麦种子人工加速老化条件的筛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慧芳  毛培胜 《种子》2013,32(7):1-6
以4份不同发芽水平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老化温度(39、41、43℃和45℃)和老化时间(1、2、3、4、5、6、7 d)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筛选确定老芒麦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定的适宜条件,并建立标准化的测定程序。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温度升高,Lot1、Lot2和Lot3样品种子发芽率均下降,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只有Lot 3在45℃条件下老化后发芽率下降的比例最低;Lot 4样品种子老化后发芽率较低,且45℃处理与其他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随着老化时间延长,Lot 1和Lot 2老芒麦种子老化发芽率不断降低,老化1、2 d处理与其他各处理发芽率间差异显著(p<0.05);Lot 3和Lot 4老芒麦种子老化至第4天后发芽率出现峰值。老化温度与老化时间互作效应与种子发芽率和休眠程度有关,且对老芒麦种子老化发芽率具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老芒麦种子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的适宜条件为温度45℃老化2 d。  相似文献   
3.
种子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活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成败。关于种子老化机理的研究是种子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能量合成和物质代谢的中心,也是活性氧产生的主要位点,且普遍认为,活性氧是导致种子老化的主要因素。种子老化过程中线粒体的典型结构逐渐被破坏,呼吸速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抗氧化功能发生改变,因此,本文主要概述种子的老化与线粒体结构、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变化的关系,并阐述线粒体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关系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种子老化与线粒体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种子老化的线粒体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氮素是影响牧草种子产量的关键因素,氮素对于植株分蘖、干物质生产、花序形成、产量组分动态变化等均具有影响.文章主要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概念、构建方法、研究现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植物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分析对物种基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的确定、种质资源的保存、进化过程的探索、植物学分类及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植物染色体核型和带型研究的异同点,并从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制片及染色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牧草核型和带型分析的研究进展.核型和带型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在种质资源评价、种子劣变生理等方面将成为牧草核型与带型分析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占据粮食作物第一位。气候因素严重影响着大田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深入研究大田玉米整个生育期内气象适宜指标和灾害指标,可以充分发挥光、热、水、气象、能源优势,提出气象灾害的防范措施,为玉米生长发育、优质高产提供良好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7.
闫慧芳  陶奇波 《草业科学》2023,(11):2956-2967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课程体系是高校通过“课程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牧草与草坪草种子学”是高校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草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应用技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本文围绕课程教育重要性、课程育人目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课程教育体系构建(教学大纲、参考教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教育成效考核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将课程育人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考核评价环节,旨在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输出具备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使命担当意识强的复合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助力草种业振兴和草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植物花后光合性能与物质转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花后光合性能及物质运转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贡献,在植物整株物质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重点从植物花后叶绿素的含量、绿色非叶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花后叶片和绿色非叶器官的光合性能及其物质运转等方面综述了花后植物的光合性能及物质转运的研究进展.研究植物花后不同冠层或穗位光合同化物的生产及转运情况,明确植物花后绿色非叶器官的光合途径及机制,可以为植物高产或超高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了解其对储藏过程中种子老化劣变的影响,为解决粮食及种子储藏问题探寻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活性氧自由基,减少由于膜脂过氧化作用而对细胞造成的伤害,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植物体内GSH的种类、GSH对植物细胞保护的生理机制(清除细胞内自由基、与有毒重金属物质结合形成无毒化合物、吸收和转运氨基酸)和GSH对逆境胁迫(温度胁迫、干旱胁迫、重金属胁迫和盐胁迫)植物的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GSH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和认识植物抗氧化剂在代谢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及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机理具有积极作用,对研究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种子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老化将导致种子质量下降,最终失去生命力,给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种子老化机制对寻找应对种子老化的办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种子老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理生化变化方面,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必将使从更深层次解释种子老化机制成为可能。本文对近年来种子老化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发现种子老化后其遗传完整性降低,与能量代谢、信号转导、刺激响应、衰老死亡以及糖酵解途径等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一些与脂质过氧化及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功能已得到验证。最后对种子老化机理的研究前景做出展望,指出蛋白和mRNA定位、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完善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