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深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土壤结构及水分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位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秸秆深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深还田能够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分布状况。秸秆深还田第3年土壤0~50 cm层对照处理容重为1.45 g·cm-3,各处理的平均容重为1.34 g·cm-3,土壤容重显著减小;干筛团聚体以>5 mm团聚体增加为主占18.69%~27.20%,抵抗外力破坏而保持原有形态的能力增强;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平均直径均较对照和深耕有所提高;施入秸秆量800 kg·667m-2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率和土壤结构体破碎率降低最为明显。不同处理之间表现出秸秆深还田处理的持水量要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量玉米秸秆深还田对辽西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含水量、容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秸秆相比,6000,12000,18000,24000kg· hm-2秸秆深还田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产7.60%,9.40%,7.80%和4.51%;秸秆深还田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容重均优于对照,800kg·hm-2处理的土壤墒情优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深还田对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及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和保育辽西半干旱区农田土壤质量,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探讨了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其土壤含水量比对照组提高了3%~7%;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组提高幅度为1.9%~19%;全氮含量比对照组提高幅度为0.7%~14.4%;速效磷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51~14.75 mg/kg;速效钾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7.33~188.07 mg/kg;碱解氮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8.46mg/kg;净光合速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11.03 CO2μmol/(m2.s);秸秆还田可以缓解土壤碱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讨秸秆深还田2 a对东北半干旱区旱田土壤有机质、pH值、微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深还田后降低了土壤的pH值,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pH值逐渐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团聚体的团聚度在秸秆深还田各处理中分别高于CK和DT处理3.4%~32.7%和16.4%~53.7%,土壤分散系数较CK和DT处理显著降低,均以秸秆深还田用量12 000 kg/hm2效果最好。秸秆深还田2 a后能够显著提高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值,改善颗粒组成状况,降低土壤分散系数,提高微团聚体的团聚度。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朝阳县三种土壤类型的特点及分布特征,肥力水平及可利用价值,为科学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对实现朝阳县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凌源市三种土壤类型的特点及分布特征,肥力水平及可利用价值,为科学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对实现凌源市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秸秆深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土壤结构及水分特征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定位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秸秆深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深还田能够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分布状况。秸秆深还田第3年土壤0~50 cm层对照处理容重为1.45 g·cm-3,各处理的平均容重为1.34 g·cm-3,土壤容重显著减小;干筛团聚体以>5 mm团聚体增加为主占18.69%~27.20%,抵抗外力破坏而保持原有形态的能力增强;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平均直径均较对照和深耕有所提高;施入秸秆量800 kg·667m-2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率和土壤结构体破碎率降低最为明显。不同处理之间表现出秸秆深还田处理的持水量要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双塔区两个土壤类型的特点及分布特征,提出水平分布明显处于棕壤带以西范围,垂直分布明显处于棕壤带之下范围的特征规律,肥力水平特征,改良土壤建议,为培肥地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建平县三种土壤类型的特点及分布特征,探讨了各类土类的可耕性。详细阐述了褐土类各个亚类的分布特点,对实现建平县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深还剂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秸秆浅旋和直接翻压还田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秸秆机械化集中深还田试验,为探讨秸秆集中还田后不同时期的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对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周年监测,结果显示:秸秆集中的部位与玉米播种部位隔开适宜的距离,秸秆还田形成的大孔隙将不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秸秆还田的第一年,秸秆处于强吸水阶段,秸秆集中部位的土壤含水量随秸秆剂量的加大而降低、秸秆深还第二年,秸秆仍处于吸水状态,其趋势与第一年类似,但降低的幅度比第一年小;随着秸秆腐解,土壤与秸秆之间的含水量趋近于平衡,其蓄水与供水功能逐渐显现。秸秆深还后土壤水分运动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应根据土壤与秸秆的水分状况实施机械化深还,以使秸秆与土壤的水分尽快融合,真正达到保水保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