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为阐明连作对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省曲靖市、红河州、文山州3个典型烟区连作0、2、4、8年及以上的烟田土壤细菌进行16S rDNA V3~V4区域测序,并结合土壤化学指标分析连作对烟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特有细菌数、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在曲靖烟区整体呈递增趋势,红河烟区呈递减趋势,文山烟区特有细菌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细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则呈递增趋势.在门水平上,3个生态产区连作土壤所获得的有效序列涵盖了94.32%~99.31%的细菌类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c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是主要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4.0%),随连作年限的延长,不同生态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存在时间和空间异质性.连作植烟土壤pH值、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与细菌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细菌群落发生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变化,在连作烟田土壤改良时加强土壤pH值和有效磷含量调控是关键.研究结果为云南典型烟区通过构建差异化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理化环境以消减连作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壤是土地生态系统的基底和基础,土壤重构对土地复垦、土地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土壤重构基本概念与内涵、土壤重构技术及其土水特性运行机理。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填充材料和关键技术的对比分析,认为土壤重构与土体有机重构两者的概念与内涵存在交叉和包含关系,两者研究对象及目的均为损毁土地及缺陷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关键技术侧重土壤剖面结构和功能的重构;重构材料属于包含关系,土体有机重构填充材料多为有机物和生物材料,包含矿区副产品等。根据土壤损毁的特征,将土壤剖面重构类型分为功能退化型、土层损毁型、土层结构紊乱型和土层污染型。土壤重构材料的选取应因地制宜;土壤重构施工技术应更多关注如何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降低压实度,从而减轻对表土的破坏并提高土壤生产力。土壤重构主要针对矿区土地复垦,其对土水特性的影响侧重于模型模拟和土壤的保水性,重构后的土壤对土壤中水分和溶质运移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降水入渗补给;土壤重构研究还应关注不同土壤重构模式下短时间序列土壤水分运移及其机理。针对目前土壤重构技术发展现状,建议今后深入开展土壤重构的生态材料研发、土壤与其他要素耦合机理、全过程监测和信息化技术融合、农区土壤重构和城市景观重构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建的气泡雾化喷嘴射流可视化实验平台对射流中气体溢出过程进行了声波信号采集和图像观测。采用自适应最优核(AOK)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边际谱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声波时频信号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气泡溢出喷嘴时会导致声波信号AOK时频谱幅值的增加;时频谱幅值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反映喷孔处气体溢出量的实时变动;声波信号的HHT边际谱能量主要集中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且在频率轴上的分布与气液两相压力、气液混合状态等因素有关;边际谱能量关于某一中心频率呈近似对称分布,且该中心频率与气泡压力相关,而与气泡大小关系不大;声波信号的时频分析结果能很好地捕捉到气泡雾化喷嘴射流时气相在溢出过程中的变化。声波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可作为气泡雾化喷嘴射流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在镉、铅污染的土壤中,作物常将镉、铅积累在秸秆中,随着秸秆的还田而释放回土壤。探究前茬蚕豆秸秆还田和丛枝菌根真菌 单施或联合施用对土壤肥力、后茬玉米的矿质养分与镉、铅吸收的影响,为AMF 在调控污染农田轮作体系矿质养分与镉铅累积的生态功能提供新认识。   【方法】   采用四室隔板分室系统进行蚕豆秸秆降解试验,供试土壤和蚕豆秸秆均来源于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污染区,土壤全镉和铅含量分别为4.5和269.0 mg/kg,蚕豆秸秆镉和铅含量分别为1.9和10.9 mg/kg。将蚕豆秸秆粉碎至粒径0.5~2.0 mm装入尼龙袋中,埋于土壤内进行腐解培养试验。玉米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污染土壤对照 (CK)、接种AMF菌根 (AMF)、添加蚕豆秸秆 (SI)、接种AMF菌根同时添加蚕豆秸秆 (SI+AMF)。分析AMF对蚕豆秸秆降解、矿质养分 (N、P、K) 与镉铅释放、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玉米生长、矿质营养和镉铅吸收的影响。   【结果】   接种AMF显著提高蚕豆秸秆的降解量、矿质养分和镉铅释放量,促进蚕豆秸秆降解。与AMF处理相比,AMF+SI处理玉米根系的AMF侵染率提高了12%。SI处理显著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玉米植株钾含量,降低玉米根部的镉含量,但对玉米株高和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接种AMF、SI+AMF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加玉米氮、磷、钾含量与吸收量,显著提高玉米株高和生物量,同时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和玉米植株镉、铅含量。双因素分析表明,接种AMF和添加秸秆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影响显著,但接种AMF对植株矿质元素吸收量、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和植株镉、铅含量作用显著,接种AMF与添加秸秆对各测定指标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结论】   AMF能促进前茬秸秆降解、养分和镉铅的释放。接种AMF在提高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降低有效态镉、铅含量,提高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降低镉和铅在玉米植株内的积累量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虽然接种AMF与秸秆还田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但秸秆还田可增加AMF在玉米根部的侵染率,因此,在使用AMF菌剂时应考虑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5.
欧洲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体系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丹  阎凯  金云峰 《广东园林》2020,42(4):20-25
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体系的发展变迁是相辅相成的,其蓬勃发展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国家公园进入了一个以人为本、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成熟阶段。通过研究欧洲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以及生态保护与环境教育体系的构建,并通过举例德国巴伐利亚森林公园在环境教育领域的发展,尤其"国家公园学校""少年游侠"和"自愿生态年"项目计划,归纳了欧洲国家公园环境教育体系的发展特点,通过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体系,提升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公民更早地意识到应如何与自然和平相处,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牛角瓜种子萌发及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使其在短期内大量萌发和快速扩繁。【方法】用机械破壳处理使种子快速萌发,以无菌苗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选择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牛角瓜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牛角瓜种子物理休眠使种子萌发不均一,机械破壳处理后种子萌发率达98%,发芽指数为29.6;与对照组相比,萌发率提高24%,发芽指数提高21。在MS+2.0 mg/L 6-BA培养基上培养时,外植体芽的诱导率最高及平均芽最多,分别为100%和4.9;最适生根培养基为WPM+0.15 mg/L IBA,其生根率和平均根数分别为100%和11.6条。以WPM为基本培养基的牛角瓜苗移栽成活率达90%,与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的牛角瓜相比,其成活率提高了30%。【结论】该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牛角瓜种子萌发方法并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为其短期内大量繁殖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究根土复合体的力学效应机理及模型方法应用。[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法,归纳分析根土复合体概念和内涵、根土复合体力学效应及力学模型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结果] (1)根土复合体是根系与土体之间力学耦合效应的复合整体,根系在土体中交叉缠绕,起到加固作用;(2)根系与土体力学关系实质上是根土复合体土力、水力和复合力学特性作用的结果,土力特性、水力特性分别侧重研究根系对土体的影响和土中水分对土体和根系的影响,复合力学特性侧重于根土复合体自身特性对植物根系特征以及结构的直接影响,从而通过三者作用使根系与土体的力学关系处于动态平衡之中;(3)根土复合体复合力学模型研究较土力和水力学模型略少,土力学和水力学模型都是根据量化参数,通过参数间对比来衡量固土效果,但复合力学特性同时涉及土力特性和水力特性,考虑全面,应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结论] 未来在开展冻融循环、干湿交替、干热循环对不同地区根系与土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多类型植物混种抗剪强度、化学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对土水特性影响机理及复合模型构建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滇中地区4种覆被类型地表径流的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径流小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滇中地区4种覆被类型(荒坡灌草丛、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桉树人工林)2010年雨季的径流量、泥沙输出量、氮磷流失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累积地表径流量和泥沙输出量荒坡灌草丛(7.14m~3/hm~2,0.06kg/hm~2)显著低于其它3种覆被类型,针阔混交林(29.38m~3/hm~2,0.31kg/hm~2)显著低于云南松林(46.26 m~3/hm~2,0.79kg/hm~2)和桉树人工林(49.18 m~3/hm~2,1.66kg/hm~2),云南松林和桉树人工林无显著差异;4种覆被类型降雨—径流呈对数关系,变率dy/dx大小顺序为荒坡灌草丛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桉树人工林;荒坡灌草丛、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和桉树人工林溶解性TN流失量分别为5.24,15.96,26.61,46.5g/hm~2,颗粒态TN流失量分别为8.83,8.59,69.15,88.57g/hm~2,溶解性TP流失量分别为0.19,0.90,1.52,4.89g/hm~2,颗粒态TP流失量分别为0.44,2.31,4.73,12.04g/hm~2,各覆被类型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桉树人工林氮磷流失显著高于其它覆被类型,表明结构单一的人工林控制水土流失能力较差;4种覆被类型氮磷流失量与地表径流量、泥沙输出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因此控制泥沙输出是减少研究区面源污染负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人工植被群落及土壤改良对铅锌矿废弃地径流重金属流失特征的影响,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供前期修复思路.采用径流小区试验,通过混合施加有机肥和钙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分别在铅锌矿废弃地原状土及改良土上构建不同人工植被群落(草、灌-草、乔-灌-草),对地表径流的产生量与径流中泥沙、Cd、Pb、As的含...  相似文献   
10.
理解土地利用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是土地管理和生态恢复的重要议题,昂贵费时的传统土壤化学检测方法限制了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短时大面积的研究。以老挝北部热带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经济高效的中红外光谱法对6种土地利用方式(竹林、耕地、休耕地、森林、次生林、橡胶林)下的0—110 cm剖面土壤的pH、有机碳、总氮、碳氮比、磷、钾、碳氮稳定同位素及土壤颗粒组成等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该地pH呈酸性,耕地由于施肥的原因,pH略高于其他用地类型。pH随土层变化不明显。(2)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的大小顺序以及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显著性差异较为一致,在各土层中,均是休耕地与橡胶林的有机碳、总氮含量较低,竹林是有机碳总氮含量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机碳、总氮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且表层含量显著高于底层。(3)土壤碳氮比在各土层中均是休耕地与橡胶林的含量较低,森林是碳氮比值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各用地类型中,土壤碳氮比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4)竹林是磷钾含量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休耕地和次生林中随土层加深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其余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磷含量基本上都随土层加深而减少,钾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5)各土地利用方式下,δ~(13 )C的自然丰度在各土层中均无明显差异,δ~(13 )C的自然丰度都接近-27‰,此结果与该研究区主要为C3植物的植被类型吻合。枯枝落叶、化肥及有机肥的使用导致δ~(15 )N的丰度值较低。(6)竹林的土壤颗粒组成明显小于其他用地类型,小粒径颗粒对土壤养分的吸附力和粘着性更强,这与竹林是土壤养分含量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果吻合。本研究为促进利用中红外光谱法分析土壤和建立发展中国家的土壤库做出了贡献,研究证明中红外光谱法是快速简便进行土壤诊断的土壤健康管理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