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干旱气候,无霜期短,气候寒冷,因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国内诸多的桑树品种不适于寒冷的气候条件.因此,黑龙江省长期以来多采用抗寒的实生桑养蚕.由于实生桑树叶片小,产叶量低,单位产茧量低,经济效益差.  相似文献   
2.
饲养桑蚕,做好蚕种的催青工作对养好小蚕尤为重要,是确保丰产丰收的重要基础.如果对蚕种催青做得不好,将会导致幼蚕孵化不齐、降低孵化率或幼蚕体弱、多病,影响产茧量.蚕种出库后,就已开始进入感温状态,在蚕种运到目的地之后,要及时进入催青室,按照催青标准要求进行保护催青.现将桑蚕种催青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寒地桑树种籽的生产是进行改良桑的重要生产资料,利用其种籽繁育砧木,嫁接抗寒优良桑树品种,对提高抗寒性、产叶量、产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桑树种籽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杰  李志  王妍  阴平  徐延东 《中国蚕业》2008,29(2):46-48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天蚕茧茧质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天蚕茧的茧层率和产卵量不同,不同茧色的天蚕茧茧质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在整个天蚕茧群体中,绿色、浅绿色茧为主导颜色占70%,平均茧层率为7.3%;黄色、浅黄色茧占18%,平均茧层率为7、0%;蓝色、浅蓝色茧约占12%,平均茧层率为5.3%。绿色、浅绿色茧阴阳茧偏多;黄色、浅黄色茧具有茧形偏大,茧层率高,阴阳茧率低的特点;蓝色、浅蓝色茧虽然丝色优美、柔和,但茧形偏小,茧层率特别低。  相似文献   
5.
刘杰  王妍  阴平 《现代化农业》2009,(11):11-11
桑蚕僵病是由僵菌经幼虫皮肤侵入体内而引发僵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性传染,幼虫死后呈先软后硬状态,幼虫体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之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不易生存。在湿度较大、多雨的季节饲养桑蚕,很容易发生僵病。因此,在养蚕期注重消毒防病工作尤为重要,现就饲养桑蚕僵病预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寒地桑园的管理,包括桑树的管护、病虫害防治和对桑园地的管理.上述管理要点对桑树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桑树旺盛生长、提高产叶量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刘杰  李志  王妍  阴平  徐延东 《中国蚕业》2008,29(4):37-38
通过对雌蛾翅采取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后,调查对交尾、产卵、体内残留卵及孵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蛾双翅正常区交尾、产卵、孵化情况最佳,体内残留卵量最少,交尾率、受精卵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0%、87.5%和86.9%,单蛾平均产卵数为256粒,产卵净度达80.0%。采用剪掉1/4双翅、1/4前翅、1/4后翅雌蛾和卷缩翅雌蛾进行制种,交尾率分别为66%、59%、56%和40%,单蛾平均产卵数分别为143粒、140粒、134粒和141粒,受精卵率分别为49.7%、45.0%、46.2%和55.3%;同雌蛾双翅正常区相比交尾率、产卵量下降,体内残留卵量多、受精卵率低。  相似文献   
8.
桑蚕大蚕期的主要生理特点是对高温、多湿、闷热的气候环境抵抗力差.由于大蚕的呼吸量大,对抵抗二氧化碳能力弱,略有忽视大蚕期的管理工作,很容易造成幼虫发病.因此,在饲养大蚕期加强蚕室通风换气、排湿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寒带地区栽桑养蚕发展迅速,为了适于养蚕农户的需要,做好在饲养过程中的蚕病预防工作,确实养好桑蚕,达到丰产丰收,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寒带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实践与体会,现总结出以下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寒地饲养桑蚕不象南方那样普遍,由于是新区,存在的病原菌少,但忽视养蚕消毒工作,也会导致养蚕欠收.在饲养桑蚕过程中,养前、养中和养后的消毒工作十分重要,这是确保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此外,在饲养中对每个技术环节更不能忽视.笔者在多年生产技术指导中,总结归纳出寒地饲养桑蚕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