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棉花是我国古老栽培的作物之一,在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经验。我国农民历来都十分重视棉花整枝技术。早在十三世纪时,古农书《农桑辑要》就记载着“苗高二尺以上,打去冲天心。傍枝长半尺亦打去,叶叶不空,开花结实”。以后到十九世纪《种棉实验说》中谈到:“一畦之中,棉籽均匀,南亩摘头,北亩不摘头,逐年试验,摘头者每亩多收二、三十斤……。凡不摘头之棉,梢梗易长,去地愈远,力不足而  相似文献   
2.
关于棉花整枝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们从1969年开始,对棉花整枝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就研究结果提出粗浅看法,和大家共同商讨.一、棉花叶子的功能及整枝对其影响棉花生长、生活及经济产量的积累所需有机物质,95%以上是属于叶子的光合产物.在同样光照条件下,所制造有机物质多少决定于叶面积大小,籽棉产量也是随着叶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我国古老栽培的作物之一,在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经验。我国农民历来都十分重视棉花整枝技术。早在十三世纪时,古农书《农桑辑要》就记载着“苗高二尺以上,打去冲天心,傍枝长半尺亦打去,叶叶不空,开花结实”。以后到十九世纪《种棉实验说》中谈到:“一畦之中,棉籽均匀,南亩摘头,北亩不摘头,逐年试验,摘头者每亩多收二、三十斤……。凡不摘头之棉,梢梗易长,去地愈远,力不足而铃多落,收数悬殊,为此故也”。解放后,  相似文献   
4.
<正> 中棉所七号(原名为乌干达三号以下简称中七),经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系统选育而成。1970—1975年在洛阳地区试验,表现了增产显著,品质优良,耐早性强等特点。1977年全县棉产队4.7万亩棉田,全部种植中七良种。并支援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河北等省市及省内各地种子三百多万斤。就目前情况看,中七在黄河流域,特别在干旱棉区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现根据几年种植,对中七提纯复壮与推广利用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