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7年以来,我们在对小麦沟金针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对该虫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其结果用于大面积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报道如下: 一.大力开展农业防治,恶化沟金针虫的生存环境。 1.有水旱轮作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1年,  相似文献   
2.
由于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用药习惯,导致药害事件频频发生。必须选择优质农药,遵循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才能既不污染环境,又能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相似文献   
3.
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重,认真做好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及冬前麦田杂草的防除,是确保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一项重要措施。播期防治得当,不仅可以预防苗期病虫危害,保证苗齐、苗壮,而且还能减轻生长期的危害。针对2007年秋播期间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预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斑病70年代在我省曾严重发生,80年代发生较轻,一般不需防治,近年来又有所回升,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3年大暴发、大流行,江苏省仅夏玉米损失就达7亿公斤左右,减产严重,农民反映强烈,本研究旨在探明夏玉米大斑病田间发生规律及影响病害消长的因素,为病害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拱棚加盖地膜冬季生产青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利用小拱棚加盖地膜冬季生产青韭的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品种、培育健壮根系、争取提前扣棚覆盖、加强覆盖后的管理。这一技术能为冬季青韭生产提供指导,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沟金针虫 Pleonomus canaeiculatus Faldermann 近年来逐步回升。1984年普查,沟金针虫、蛴螬和蝼蛄分别占4.4%、92.5%、3.1%,而1989年普查,沟金针虫已上升为88.1%,蛴螬和蝼蛄分别下降为10.8%和1.1%。1987年4月中旬对12个乡镇243块旱茬麦田进行沟金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及影响病害消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班病70年代在我省曾严重发生,80年代发生较轻,一般不需防治,近年来又有所回升,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3年大暴发、大流行,江苏省仅夏玉米损失就达7亿公斤左右,减产严重,农民反映强烈,本研究旨在探明夏玉米大斑病田间发生规律及影响病害消长的因素,为病害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播由于前茬水稻腾茬偏晚,比常年推迟10~15天左右,为了争取季节上的主动,晚茬不晚种,确保小麦适期早播,在我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农林局的正确指导下,大力推广应用稻套麦等轻简栽培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省略了繁杂的耕翻整地过程,解决了养老稻与早种麦的矛盾,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杂交优势的利用,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旱作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玉米穗期害虫种类多,为害逐年加重,为了解本地区穗期害虫发生种类及发生动态,笔者于1989年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内容及方法1.玉米穗期害虫种类调查:在春玉米灌浆初中期、夏玉米灌浆初中期和夏玉米灌浆中后期,按本市四个自然片,进行三次大田普查,每次普查50块田,记数穗期害虫种类及发生量。  相似文献   
10.
玉米穗期害虫种群变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夏玉米面积的扩大,玉米穗期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桃蛀螟和玉米螟为玉米穗期优势种群,有3个发生高峰;高粱条螟和棉铃虫为非优势种群,有2个发生高峰;粘虫为间歇性害虫,有一个发生高峰。混合种群有3个高峰,第1高峰在春玉米的抽雄开花至灌浆中期,第2高峰在早播夏玉米的灌浆初中期,第3高峰在晚播夏玉米的灌浆初中期。混合种群密度以第1高峰最大,第3高峰最小。根据种群变动规律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