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掌握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变动规律,有效管理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于2010年8月至11月,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循环水处理养殖系统的高位池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试验设计3种不同循环处理量组,即20 m3·h-1(P1组)、40 m3·h-1(P2组)和60 m3·h-1(P3组),探讨不同的循环水处理量和养殖模式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影响。结果表明,从循环塘中共鉴出浮游植物99种,隶属于5门49属,对照4号塘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8种,隶属于8门54属,种类最多的为绿藻门,占总数的39.8%,其次为硅藻门,占总数的21.1%,再次为裸藻门,占总数的16.3%,最后为蓝藻门,占总数的15.4%。循环塘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绿藻和硅藻为主,而对照4号塘的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种。循环塘和对照4号塘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分别为208.34~998.8(×104 ind·L-1)、324.58~1343.26(×104 ind·L-1),其生物量分别为2.96~10.19 mg·L-1,3.59~18.86 mg·L-1。循环塘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低于对照4号塘,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循环塘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03~2.18之间波动,对照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1.01~1.56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2.
外来植物入侵红树林生态系统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外来植物入侵红树林生态系统特征,建立了外来植物入侵红树林生态系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准则层5个部分、指标层17个指标构成,分别从外来植物引入阶段、适生阶段、散阶段、危害阶段和防治阶段进行评估。并对互花米草入侵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进行示范评估,其评估风险分值为86,入侵风险等级为一级,极高风险,应禁止引进袁实行检疫。构建的体系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外来植物的风险 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湿地的概念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评估的重要性、国内外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以及当前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叙述,综述了相关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同时还针对当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中的关键限制性问题,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循环水养殖原理,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新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的技术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是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实现一种高效、减排、降低养殖生产风险、减轻养殖水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对虾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有效新模式,是现今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升级的生产方式,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温室培养的不同种类红树植物和湿地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柠檬酸钛(Ⅲ)比色法和圆筒状铂电极测定法测定植物根部的渗氧量和渗氧方式.试验结果表明:6种红树植物和5种湿地草本植物的根部渗氧量都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6种红树植物的渗氧方式均为“完全屏障”,而5种草本植物具有两种不同的渗氧方式,即“完全屏障”和“部分屏障”;采自环境污染区的红树林植物幼苗的渗氧量和渗氧方式有改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