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马铃薯在非谷类作物中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近些年来,由于欧洲人对方便食品的需求增加,西欧的鲜马铃薯直接销售量有所下降,在荷兰1947年的新鲜马铃薯的消费量按人口平均为140公斤,但到1984年却降到22公斤。主要是鲜薯食用时要加工制作,不如方便食品来得方便、省时间,因此,马铃薯加工业开始发展。英国在50多年前开始生产著片,欧洲则是从六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块茎仍不断进行呼吸,大约在温度5℃以下,新收获的成熟块茎所产生的热能约为45焦耳/吨·时,而在20℃温度时则增加一倍,在高温时(35℃以上),产生约175焦耳/吨·时的热能,干物质的损失量约为6%。贮藏温度的变化对块茎的质量影响很大,在2—3℃的温度下,块根会有甜味,在低于7℃下糖会大量聚集,在-1—-2℃时块茎会冻伤,在35℃以上会造成块茎内部细胞供氧不足,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易产生黑斑。因此,通常较适宜的贮藏温度在荷兰用于加工制品为7—1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