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生态型肥料(低比例)与高比例常规肥配合施用在茎瘤芥(俗名榨菜)作物上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茎瘤芥作物本田生长期较短(100天左右)的情况下,生态型肥料(以下称生态型肥料)与常规肥配合施用比例掌握在10%生态型肥料 90%常规肥为宜.  相似文献   
2.
在对岩溶丘陵槽坝地区土地利用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该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进而对该区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土壤地力监测和化肥试验资料,针对涪陵区土壤磷素的分布状况、特征及磷肥的施用现状,对本区域内磷肥的合理配置与施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是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近年来,有关土地整理的理论研究及其运用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对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地整理规划  相似文献   
5.
潘学锐  隆建  汪涛  陈佐平 《甘肃农业》2006,4(9):251-252
本文以重庆市涪陵区丛林乡黄毛垭口土地整理为例,对岩溶丘陵低山区自然资源特点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岩溶丘陵低山区坡耕地整理的措施及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石灰岩地区有必要实施坡改梯工程,减小地面坡度和缩短地面坡长,降低坡面迳流速度和水土流失量;采取局部客土和取石还土措施,增厚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大耕地有效面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形成拦、蓄、灌、排系统网络,做到水不乱流、泥不下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修建田间道路工程,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涪陵石灰岩(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灰岩地区实施坡改梯工程,减少地面坡度缩短地面坡长,降低坡面迳流速度和水土流失量;采取局部客土和取石还土措施,增厚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形成拦、蓄、灌、排系统网络,做到水不乱流、泥不下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修建田间道路工程,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是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平衡施肥对茎瘤芥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施用不同配比氮、磷、钾化学肥料对茎瘤芥(俗名榨菜)作物的影响,特别是钾肥在茎瘤芥作物上的效果.结果表明:平衡施用氮、磷、钾化学肥料,茎瘤芥能够获得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钾肥对茎瘤芥作物影响很大,缺钾会造成茎瘤芥作物抗病性差,减产明显.在茎瘤芥作物施肥上,推荐配方比N:P2O5:K2O为25:10:15(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一、涪陵区水土流失现状重庆市涪陵区地处三峡水库腹地,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6.3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89亩(1亩=1/15公顷,下同),土地垦殖率为22.31%。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区土壤侵蚀面积1563.78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3.16%;年流失泥土770.10万吨。其中石灰岩(喀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