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串雅外编》的《马证·疥癞》和《牛证·一切疥癞》中,有用“杜蘅生捣擦,或为末,敷之亦可”一方。对于其中“杜蘅”一药,有人注释为“《神农本草经》名杜若,列为上品”。笔者认为把“杜蘅”注释为杜若欠妥。杜若一药,《本经》虽一名杜蘅,但与杜蘅有别,二者同名异物。梁·陶宏景说:“《楚辞》云山中人兮芳杜若。此者一名杜  相似文献   
2.
《相牛医药方》中土当归考释上海指挥学校陈修源浙江温岭冯洪钱先生,在我国著名的藏书楼内,发现一手抄本《相牛医药方》,无著者姓名,不见于王瑚先生编著的《中国农学书录》,初步推断其应成书于明清时代。书中载:“六十二、治牛生虱方:生土当归捣浸醋一夜,涂之即愈...  相似文献   
3.
1985年第1期《农业考古》载《古代农业与祖国医学的食物疗法(续)》一文,其中提到香菇“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古代本草多有记载。《名医别录》记‘鬼盖’可治小儿寒热痫;唐《本草拾遗》中指出‘鬼盖’和醋可治肿瘤(注:原书实为肿毒)恶疮。‘鬼盖’即是蘑菇。”该文这里把香菇与蘑菇、鬼盖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香菇与蘑菇不同,更不是鬼盖,鬼盖也不是蘑菇,它们分别为三种不同的药用真菌植物。香菇,古代称为香蕈。首见元·吴瑞《日用本草》.云:“蕈生桐、柳、枳、椇木上。紫色者为香蕈,白色者名肉蕈,皆因湿气熏蒸而成。生山僻处者,有毒杀人。”明·汪颖《食物本革》云:“香蕈生深山烂枫木上。小于菌而薄,  相似文献   
4.
冬瓜最早见于何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修源 《农业考古》1992,(1):233-234
冬瓜,文献最早见于何书?我读了好几篇《农业考古》上的文章,均言出自《广雅》。如:1990年第1期上的《瓜与甜瓜》及《陕西古代的甜瓜》,1989年第1期《中国冬瓜产地起源小议》一文载:“冬瓜名称的由来,据古书《广雅》载‘冬瓜经霜后,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冬瓜的来历,古代文献中秦代以前未见以冬瓜命名著录,初见《广雅》,继见《齐民要术》”。查《广雅》,训沽书。隋代避炀帝杨广讳,改名《博雅》,后复用原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