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肥西老母鸡与皖西白鹅都是安徽省著名农产品品牌,近年来,肥西老母鸡产业发展迅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工业化生产、标准化操作、连锁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是肥西老母鸡迅速做大的根本保证。分析了皖西白鹅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大皖西白鹅产业的具体措施,即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资源,坚持羽绒和鹅肉加工开发双轮驱动,以快速振兴皖西白鹅产业。  相似文献   
2.
六安市茶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安市是我国茶叶主要产地之一,有1000a的产茶历史,在长期的茶叶经营历程中形成了六安瓜片等著名产品。近年来六安茶叶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产量不高,产品的集中度低,产业链短,营销渠道的开拓与技术创新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文阐述了六安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茶叶质量标准,加强茶产业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依靠科技,推行机械化,进一步加大扶持龙头企业等对策措施,以提高六安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陈兆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97-1600
通过对安徽省寿县古城与丽江、凤凰、平遥3座古城的比较,找出寿县古城在旅游开发中的差距和不足,分析寿县古城的优势资源,提出要高起点规划,准确定位,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文章,以营销为突破口,提升寿县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把寿县打造成著名的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产业兴旺的关键是走产业融合之路。农业产业融合主要分为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全产业链发展融合、农业功能拓展融合、先进要素技术对农业渗透型融合以及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通过推动农业产业融合,能够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降低交易费用,并且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农业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兴旺,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走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之路,延伸链条促融合,拓展功能促融合,提升内涵促融合,以促创新增活力为重点,在要素整合上下功夫。研究农业产业融合可以为新时代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兆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17-12319
从六安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出发,指出六安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落实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杜绝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等几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6.
工业和旅游双轮驱动是霍山跨越崛起的战略选择。这里有中国最美的高速公路,有新中国第一坝,有中国最绿的竹海,有大别山最高的山峰,这里还是红四方面军的圣地。围绕这些优质旅游资源进行谋划,霍山的旅游业必将会实现质的飞跃。对加快霍山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霍山县旅游业的核心优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目前霍山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色小镇正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创新缩影和实践探索,给六安市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提供了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六安乡镇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依托自身特色优势,以比较优势论、生态金山论、产业带动论和统筹城乡论等理论为指导,坚持做好规划、发掘特色、文化传承、融合发展和深化改革,全力打造形态"小而美"、产业"特而强"、文化"独而优"、功能"聚而合"、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8.
"大包干"精神指引下新时期乡村振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兆清  徐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200-20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在新时代,要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怕风险、敢为人先以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大包干"精神,把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同时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从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期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