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47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采用田间可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旱地春小麦根系生长、根系活力的影响和根系特征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使小麦根系的长度、重量、体积、表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使小麦根系活力增加。尤以N、P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施肥对小麦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可持续到小麦生育后期。施肥在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代谢活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小麦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而且小麦根系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及总的根系活力与该期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揭示了“以肥调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长期不同培肥黑土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由于自然环境恶化和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导致黑土质量下降[1-2].长期以来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对黑土质量下降原因的研究较多,而从土壤生物学活性角度研究的较少.土壤酶可使有机养分有效化,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动力.磷酸酶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酶类之一,是表征土壤生物学活性的重要酶,在土壤磷循环中起重要作用[3-4].目前国内外对土壤磷酸酶研究主要是不同措施之间磷酸酶活性的比较,且多限于研究某一个时期磷酸酶活性,很少详细研究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有关黑土磷酸酶活性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短期不同培肥方式上.但长期施肥条件下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及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培肥条件下不同生长季黑土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可能的机理,为进一步评价磷酸酶在黑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下辽河平原潮棕壤稻田的无机态氮淋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陶土渗滤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和渗漏条件下潮棕壤稻田的氮淋溶损失。结果表明:稻季各次施用氮肥后,60cm和90cm深处渗漏液中NH4^+-N含量都小于2mg/L。并且各施氮肥处理和对照间差别不显著;但硝酸盐淋溶比较显著,多集中在3~15mg/L之间。硝酸盐淋溶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90cm深度渗漏液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水分渗漏状况影响硝酸盐在不同土层深度的累积:渗水越快。硝酸盐淋溶深度越大。渗水较快或者施氮量高时,硝酸盐的淋溶浓度高于国际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施用基肥后灌水.NH4^+ -N、NO3^- -N立即出现高峰.而施用分蘖肥和穗肥后,高峰出现在施肥后10d或更久;另处基肥时期淋溶氮的浓度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养分释放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分析比较其在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特点。研究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醋酸酯淀粉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土壤中尿素态氮和铵态氮的积累量最多.分别为21.72mg/kg和48.31mg/kg;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肥料,硝态氮和速效氮含量最多.分别为102.90mg/kg和135.25mg/kg;丙烯酸树脂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尿素自膜内迁移到土壤中的量较少,硝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最少。分别为53.74mg/kg和93.70mg/kg。包膜与脲酶抑制剂nBPT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对减少土壤石硝态氮的生成效果最为明显.明显优于其他缓/控释肥料.丙烯酸树脂包膜nBPT涂层尿素肥料控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桂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区域广,特别是近几年来园林绿化用桂花苗的大量需求,成片繁殖桂花已在各地大量出现,远距离调运桂花苗木等因素,导致原本零星分布和偶然危害的一些病虫害开始逐渐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6.
长期不同培肥生态环境下黑土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自1980年)不同培肥试验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采用施两种不同用量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4个处理 ,对黑土磷酸酶活性在作物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玉米生长季黑土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生长季磷酸酶保护容量在175g·kg-1·h -1以上 ,季节性变化平稳 ,保持黑土磷酸酶免遭变性和分解作用显著。4种处理磷酸酶活性最大峰值同时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熏蒸和触杀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熏蒸与触杀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土荆芥果实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均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加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多呈减弱趋势。其对白菜黑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胡麻斑病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7.4~22.1μL/L、103.9~241.7μL/L,对水稻胡麻斑病菌孢子萌发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8.8μL/L、789.3μL/L。土荆芥果实挥发油通过熏蒸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使其细胞内含物渗漏;通过触杀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随挥发油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增加。GC-MS分析结果显示,土荆芥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蒈烯和驱蛔素。综合分析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熏蒸作用的效果优于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期不同培肥制度下黑土磷酸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磷酸单酯酶活性最高,磷酸二酯酶活性次之,磷酸三酯酶活性最低。不同施肥处理中性磷酸单酯酶活性顺序为:NPKNKM1+N2PK秸秆+N3PKCKM2+N1PK。磷酸二酯酶活性顺序为:M1+N2PKM2+N1PK秸秆+N3PKCKNKNPK。磷酸三酯酶活性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桉树人工林单一树种多代连栽的炼山经营模式对土壤质量及其生态环境产生剧烈扰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采用免炼山造林这种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可能措施之一,然而在免炼山造林模式下,作为土壤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仍知之甚少.[方法]以连续经营15年的3代人工林更新迹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机采棉地区在适宜的水氮供应下,棉花干物质动态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状况。【方法】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机采棉田,设置不同灌溉量(2 250 、3 450、4 650 m3/hm2)和施氮量(0、300、600 kg/hm2)2个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的棉花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及水肥生产效率。【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棉花开花结铃,在干物质积累及花后贡献率上,灌溉量和施氮量二者其中一个因素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影响棉花干物质快速积累及花后干物质的贡献率,灌溉量3 450 m3/hm2和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加快,花后干物质的贡献率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的快速积累;在棉花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上,随着灌溉量增加籽棉产量也随着增加,当灌溉量由3 450增加到4 650 m3/hm2时,籽棉产量的增加幅度减小,在灌溉量3 450 m3/hm2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施氮量为N2时,棉花产量最大为7 153.08 kg/hm2。【结论】在不同灌溉量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提高。但随着灌溉量增加施氮量的正效应将会减少。南疆机采棉田在3 450 m3/hm2灌溉量下,施肥量(纯N)为300 kg/hm2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棉花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