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红砂花粉形态特征及其种内花粉变异程度,为红砂孢粉学研究与种质资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来自甘肃、宁夏、内蒙古并在试验地种植适应生长10余年的15个红砂种源花粉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观测花粉性状指标;用Kolmogorov-Smirnow 方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不同指标数据处理后进行种源间比较,计算其变异系数,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红砂花粉均以单粒形式存在,极轴长/赤道轴长为2.14(1.54~2.46),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三沟,沟长长达两极,但不形成合沟;不同红砂种源的花粉形状和萌发沟数目相似。15个红砂种源的花粉大小为26.38(15.32~30.97) μm×12.37(10.06~14.50) μm,多为中型花粉粒;花粉萌发沟长为22.76(13.78~26.02) μm,萌发沟宽为0.39(0.14~1.66) μm,各种源萌发沟脊面形状宽窄不一,差异明显;萌发孔直径为0.21(0.16~0.27) μm,花粉外壁纹饰为细网孔纹饰,存在向极细网孔纹饰进化的趋势;不同红砂种源的花粉特征存在差异。各花粉特征指标的变异系数为4.39%~102.12%,种源整体变异程度较大,种源间存在遗传多样性。基于不同指标的聚类结果表明,各种源聚类距离远近与其花粉特征有关,其中花粉大小的影响较大;且甘肃酒泉瓜州(G-J-GZ)种源始终聚为一类,其花粉大小显著小于其他种源,属于较为原始的种质。【结论】不同种源红砂的花粉形状与萌发沟数具有遗传保守性,花粉特征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砂种源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以室温贮藏条件下0~4 a的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贮藏年限红砂种子的萌发指标、生理指标及种胚显微结构,探究红砂种子在贮藏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及其生理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红砂种子芽长、萌发率、萌发势、 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含水量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逐渐上升。红砂种子萌发指标与MDA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SS、SP呈正相关。当年采收的种子,胚部细胞排列紧密,贮藏3~4 a的种子胚部细胞排列散乱,木质化程度加深着色效果明显,并伴随子叶逐渐缩小的现象。综上认为,红砂种子含水量、MDA和SP含量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其活力,且红砂种子活力变化的节点在2~3 a之间。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选择采收后室温贮藏1 a的种子为播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快速评价唐古特白刺种子的发芽潜力。【方法】对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溶液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进行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以测定唐古特白刺种子的生活力,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浸种温度、浸种时间、TTC溶液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5个因素都是影响唐古特白刺种子生活力测定的主要因素,其中浸种时间影响最大,浸种温度与TTC浓度次之;试验测得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检测条件是35℃下浸种20 h、0.3%TTC染色液、25℃恒温、黑暗条件下染色15 h,84%的种子表现出强生活力;拟合方程可以预测试验过程中76.8%的情况。【结论】研究筛选出的最优组合可以快速测定唐古特白刺种子的生活力,并且回归方程可以检测试验中出现的异常值,可为后续育苗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唐古特白刺种内花粉形态的多样性,对不同地理的6个家系花粉形态进行研究。本研究材料来源于2011年收集野外种子并种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采集新鲜花粉并进行冷冻干燥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进行拍照、测量,对6个家系间的测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花粉为单粒形式存在,中等大小花粉粒,长球形,具三孔沟,萌发沟宽,存在连接,萌发沟脊面为两极小,中间大,呈“凸”形增大,纹饰类型为条状、脑状,并没有构成图案;家系花粉在萌发沟特征、萌发沟脊面形状及纹饰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其中武威民勤小坝口的萌发沟变异最复杂;张掖甘州龙渠的萌发沟脊面形状变异最大;张掖甘州老寺庙的纹饰类型最丰富;仅有张掖甘州龙渠与武威民勤小坝口的表面纹饰构成似“指纹”的图案。花粉性状变异系数为4.33%~40.09%,其中花粉质量性状(27.97%)的遗传稳定性高于数量性状(4.91%),主要受遗传因子影响。聚类分析发现,6个家系聚为4类,地理相近的张掖甘州龙渠与张掖甘州老寺庙聚为一类,酒泉瓜州槽沿子与酒泉金塔聚为一类。研究结果为唐古特白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育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