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修剪芒果树对芒果壮铗普瘿蚊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壮铗普瘿蚊(Procontarinia robusta)是一种新暴发,严重危害厦门市行道芒果树的虫害。由于它以老熟幼虫、蛹大量在秋、冬梢上越冬,在第2年4、5月开始新的为害,而此时刚好是厦门芒果树大量抽梢,形成新叶的时候,正是因为这种关系,造成芒果壮铗普瘿蚊在厦门肆虐成灾。试验表明,通过冬季修剪,降低越冬的虫口,大大减小芒果壮铗普瘿蚊在第2年的为害程度;芒果壮铗普瘿蚊主要对芒果树的嫩叶造成危害,对叶龄为1个月的叶片也能继续为害;修剪改变了芒果树的物候,促进提前抽梢,形成大量叶片,到虫口高峰期时,叶片成熟,减轻受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菩提叶片正面、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及背面菩提皮粉虱卵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在叶片上以个体群形式呈聚集结构,并且个体群大小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上叶正面菩提皮粉虱若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东面与北面数量有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卵的数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iley)泌蜡腺体、蜡泌物、触角、足、腹部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的主要分泌蜡腺体为管腺和三格腺;触角感受器主要为毛状感受器;口器喙着生6对刺形感受器;足及爪冠着生刺形感受器;腹部主要分布毛状感受器,三格腺和管腺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比较氯氟氰菊酯、甲维盐、啶虫脒、硫丹、噻嗪杀扑磷5种杀虫剂对菩提皮粉虱若虫的毒力,发现菩提皮粉虱若虫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啶虫脒>噻嗪杀扑磷>硫丹>氯氟氰菊酯;1.14%甲维盐乳油、6%啶虫脒微乳剂、20%噻嗪杀扑磷乳油是防治菩提皮粉虱较为有效的药剂,建议生产上使用1.14%甲维盐乳油2 000倍液(有效成份用量5.70mg/L)、6%啶虫脒微乳剂1 500倍液(有效成份用量40.00mg/L)防治菩提皮粉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