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国外种质在山东大豆育种中的遗传贡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4个国外大豆品种和种质被广泛应用于山东大豆育种研究和生产,共衍生出26个大豆品种,占山东省大豆育成品种的33 3%。衍生品种的播种面积占山东省大豆播种面积的40 2%。国外种质在山东省大豆育种中的细胞核遗传贡献值为10 751,细胞质遗传贡献值为2。  相似文献   
3.
大豆叶—荚关系与产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豆荚是构成产量的因素之一,二者关系极其密切又比较复杂。本试验表明,去叶处理,有叶节叶片的光合产物并非只供给本节荚,还可以同去叶节荚输送,形成有叶节60%以上的产量。去叶处理,荚、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叶是产量的限制因素。去荚处理,单株荚数、粒数、秕粒数减少,养分在叶片内“积累”,叶色较深,成熟期推迟,荚对产量起了限制作用。试验还表明,叶面积指数在3.7—4.8范围内与产量呈直线线性关系;通过整枝调整叶片在不同层次的分布,增加叶片厚度,又可获得增产。由此可见,协调叶(源)荚(库)关系是获得高产的关健。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目标基因的标记、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QTL分析、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荞麦秸秆粉对植物发芽、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物的强弱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对生菜和稗草的抑制作用强 ,对大豆和水稻的抑制作用弱。研究发现 ,荞麦秸秆粉可使稗草的发芽率降低 10 0 % ,生菜的发芽率降低6 6 5 %。大豆的发芽率虽没有降低 ,但侧根数减少 74 % ,根鲜重减少 4 4 %。水稻的发芽率降低 15 % ,根长缩短96 % ,幼苗高度降低 5 6 %。荞麦秸秆粉可使双子叶水田杂草发芽率降低 88%~ 91% ,使单子叶水田杂草发芽率降低76 %~ 89%。施过荞麦秸秆粉的水田不会对后作水稻的发芽和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高油、高蛋白、高能量的粮油兼用作物,营养平衡,用途广泛。山东省常年种植面积55万公顷左右,单产只有150千克左右。因此,通过选用优良品种,科学进行田间管理等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单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小麦多基因性状后期选择的重要性,并从遗传学理论上论述了微效基因、修饰基因后期选择的有效性、可遗传性。在实践与理论相印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育种在新品种参加生产试验时或审定时(一般世代为F11~F13代)进行三圃提纯选择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改善新品种品质,而且还可以起到传统的提纯复壮作用,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发挥新品种的利用价值,延长品种的使用寿命,对当今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荞麦秸秆粉防除杂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荞麦秸秆粉对植物发芽、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物的强弱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对生菜和稗草的抑制作用强 ,对大豆和水稻的抑制作用弱。研究发现 ,荞麦秸秆粉可使稗草的发芽率降低100% ,生菜的发芽率降低66.5%。大豆的发芽率虽没有降低 ,但侧根数减少74% ,根鲜重减少44%。水稻的发芽率降低 15% ,根长缩短96% ,幼苗高度降低56%。荞麦秸秆粉可使双子叶水田杂草发芽率降低88%~91% ,使单子叶水田杂草发芽率降低76%~89%。施过荞麦秸秆粉的水田不会对后作水稻的发芽和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夏大豆叶片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12个生育期和结荚习性不同的夏大豆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条件下青壮龄(展开13日龄)叶片和幼龄(展开4日龄)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晴天、适宜供水和自然光照下,夏大豆青壮龄叶片的光合速率(y)与光强(x)呈极密切的正指数曲线关系x=aeby,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强而升高,没有“午休”现象。幼龄叶片在低  相似文献   
10.
大豆连作下土壤环境条件变化的概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对大豆连作障碍机理进行了广泛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尺一致,尚有争论。本文就大豆连作障碍机理研究作简要概述,目的是为解决大豆连作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