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棉花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应用与修正,为棉花SPAD法推荐施肥模型在田间应用的准确性、普适性及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3个处理:按照棉花生育时期测定SPAD值推荐施氮(N1);按照棉花叶龄测定SPAD值推荐施氮(N2);按当地高产模式推荐施氮(N3);对比SPAD值、产量构成指标等数据变化特征,修正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结果】N1处理与SPAD值关系式为y=0.090 3x+46.618, R2=0.855;N2处理与SPAD值关系式为y=0.108 6x+48.666,R2=0.765,N1处理的追氮量与SPAD值的相关性要高于N2处理;M1推荐的N1处理追氮量与M2推荐的N2处理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N1的追氮量417.45 kg/hm2高于当地高产的追氮量,N2的285.40 kg/hm2低于当地高产的追氮量,但是N1和N2的产量均明显低于当地高产产量;在棉花各个生育时期,N1与N2的追肥量与棉花需肥量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各时期N1的追肥量高于N2的追肥量。【结论】棉花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具有科学性、可应用性,但在土壤、气候、管理模式变化时需要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才能达到SPAD值与施氮量的最大相关性。修正SPAD值推荐施氮模型时可以利用原有模型的推荐施肥量、当地多年高产施肥量,通过反推快速得到当年就能使用的新推荐施肥公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楂属植物资源研究和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属(Crataegus spp.)植物是重要的果树种质资源。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收集全国各地的山楂种质资源并建立保存圃或引种圃等,主要采用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对山楂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鉴定,编制了《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采用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及RAPD、ISSR、SSR、cpDNA PCR-RFLP及cp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对山楂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多样性和种质创新利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需继续采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加强对山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从叶绿体DNA分子水平上对山楂属植物进行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研究,探讨山楂属植物系统进化、分类和传播路线,指导我国山楂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从而为山楂核心种质构建、叶绿体基因组功能和遗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此外,还需加强对山楂多倍体育种研究,并加强具有特殊医用保健功效、生态适应性广、丰产性强、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易加工等山楂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3.
精细化施氮对膜下滴灌棉花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积累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田间膜下滴灌,在390 kg.hm-2施氮量下,设N1、N2、N3、N4、N5共5个不同追氮处理,监测棉花全生育期植株各器官的养分吸收累积量,分析不同处理对产量和养分吸收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4处理能显著增加单铃质量,达到6 782.49 kg.hm-2的高产水平;蕾期棉花叶片含氮量随5个处理施氮分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初花期的施氮由N1、N2转变为N3、N4处理,棉花茎的含氮量也由2.67%显著增加到3.89%。盛花期棉花叶片含氮量由N1处理的4.94%显著增加到N4处理的6.81%。盛铃期的施氮处理由N1、N2转变为N3、N4,棉铃籽粒中的含氮量由4.15%显著增加到5.05%,比叶、茎、铃壳的含氮量变化明显;5个施氮处理棉花全生育期氮素累积量分别达到199.29、197.18、201.74、218.881、92.79 kg.hm-2,与产量呈协调一致的变化规律,N4处理全生育期氮素累积量最大,初花期和吐絮初期氮素吸收量达到35.41和13.14 kg.hm-2的最大值。等施氮量下不同追氮比例处理对棉花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并同步影响氮素的吸收累积量。"前重后轻"的N4处理能提高棉花初花期氮素吸收水平,协调全生育期氮素吸收累积量,从而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探明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氮肥运筹技术模式,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吸收N、P、K的量与比例及其区别,以期明确土壤-棉花体系养分吸收利用特征,指导机采棉模式下高效施肥.[方法]在田间不同施氮策略处理下,对机采棉各生育期定点采集植株样品并测产,统计分析N、P、K含量和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氮肥基施比例由0提高到40;,在机采棉模式下,可形成7 667.15 kg/hm2超高产,7 376.12 kg/hm2的中高产,7 212.33 kg/hm2的一般产量三种水平;机采棉在苗-蕾期对氮素的吸收是占主要的,占棉花这时期吸收养分总量的34.57; ~48.52;.蕾期-花铃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吸收N占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总N的66.14;~83.22;、吸收P2O5占总P2O5的52.39; ~73.07;、吸收K2O占总K2O的75.57; ~79.08;.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棉花对养分的需求表现出对氮需求较早,且量也较大;对磷的需求稍晚,但需求持续时间长;对钾的需求时间和强度处于氮、磷之间.[结论]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通过氮肥的基追比例运筹,能够调控棉花达到不同的产量水平.机采棉超高产棉花单位面积上吸收N、P2O5、K2O的量高于一般产量和中高产棉花的吸收量,并且对K2O吸收的绝对量最大.不同产量水平下棉花对N、P2O5、K2O养分吸收比值总体上是相近的,但在各生育期养分吸收比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滴灌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成为生产中关注的一个问题.探讨棉花生育期水肥调控对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进行大田试验,在总施肥量相同情况下棉花各生育阶段施肥比例不同时,测定分析各生育期剖面土壤电导率、水分含量、棉田光照强度.[结果]棉花生长期进行适宜的水肥耦合管理有可能在生长期结束时降低或调控表层土壤含盐量.在各生育阶段施肥量一定、需要多次追肥情况下,蕾期采取"前重后轻"、花铃期前期采取"多次等比例"、盛铃期采取"前轻后重"施肥策略,能有效降低0~60 cm根层土壤盐分含量.[结论]调控棉花生长增大田间郁闭程度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土壤含盐量.  相似文献   
6.
氮肥施用策略对膜下滴灌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进行了南疆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施肥策略和不同灌水量对农田环境影响的田间试验,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了不同施氮比例下棉花功能叶叶绿素SPAD值的变化,分析了叶绿素SPAD值积累量与棉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整个生育期采用不同的追肥策略,各个处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的趋势、峰值大小及SPAD值积累量都会不同。在蕾期、花铃期前期,不同施肥策略均会影响叶片叶绿素的积累,而盛铃期施肥策略对叶片叶绿素影响不大。各处理叶片叶绿素SPAD值与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生育期积累的叶绿素含量越高,产量越高。在比较理想的施肥量和施肥策略下,过高的灌水量不一定会获得高的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7.
棉花功能叶不同位点SPAD值与氮素养分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培试验,设N0(0,不供氮)、N1.5(1.5mmol/L,适量供氮)、N15(15mmol/L,过量供氮)3个供氮处理,分4次测定棉花功能叶1~17个不同位点SPAD值和含氮量,分析棉花功能叶片不同位点SPAD值与植株氮素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棉花生长量也显著增加,N0、N1.5、N15处理的施氮量与棉花生长量、氮吸收量及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9 0、0.769 1和0.742 0,而棉花叶片平均SPAD值与施氮量、氮素吸收量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仅为0.241 8。可见,棉花地上部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地上部的植株氮素水平与功能叶平均SPAD值相关性低,另外,选择适宜的观测位点十分必要,棉花功能叶中远离叶柄而靠近叶缘的位点适宜作为SPAD仪的测定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4年田间定位氮肥效应试验与1年试验的结果,确定最高产量施肥量的较优方法.[方法]试验设6个施氮量处理,采用纯氮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1年试验和4年定位试验,肥料效应函数计算棉花最高产量分别为2 816.5和2 670.2 kg/hm2,需要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381.8和367.4 kg/hm2,处于100;推荐施肥量和125;推荐施肥量之间.施肥量没有达到推荐施肥量,或在最高产量施肥量上下的区间内时,连续施用等量肥料会维持产量在一个合理水平;但施肥量超过最高产量施肥量区间时,连续施用等量肥料会使产量逐渐降低.[结论]通过四年定位试验获得的棉花最高产量施肥量较一年田间试验结果更科学,更具统计学意义.在南疆库尔勒地区的最高产量施肥量是367.4 kg/hm2,在此施氮量上下浮动20 kg都能维持比较高的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膜下滴灌棉田覆用降解地膜的保温保墒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DM1(普通聚乙烯地膜)、DM2(低降解率地膜)、DM3(中等程度降解率地膜)、DM4(高降解率地膜)4个覆膜处理,对各处理的地膜降解率、地温、土壤含水量、棉花产量进行调查测试,分析地膜不同降解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各生育期地膜降解率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地膜降解率与土壤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其相关性在花期、花铃期、盛铃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相关系数在盛铃期达到0.924 9的最高值;地膜降解率与土壤含水量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其相关性在各生育期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是:花铃期(0.980 2)盛铃期(0.978 9)花期(0.771 2)苗期(0.703 4)蕾期(0.695 6)。说明,地膜不同降解率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地膜降解率与棉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且地膜降解率高低对盛铃期地温影响最大,对花铃期土壤保墒作用调控最强。为实现环境和产量的双赢目标,在生产中选择适宜降解率的降解地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明确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进行大田试验,对不同生育期棉株干物质积累进行测定.[结果]各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都呈"S"型曲线,用Logistic生长函数进行拟合,模型拟合较好;棉花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时间在初花期至盛铃期,棉株干物质积累总量与皮棉产量之间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各处理间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各个处理间单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蕾期、花铃期前轻后重,盛铃期前重后轻的施肥策略能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其产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