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种植制度对风沙区喷灌圈耕地土壤风蚀效果的影响,以马铃薯-冬闲-玉米轮作(PT)、玉米-冬闲-玉米连作(SF)、马铃薯-燕麦-玉米轮作(WF)三种种植制度的喷灌圈耕地为研究对象,并以周边固定沙地(CK)为对照,春耕前采集表层0~5 cm土壤,用筛分法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分析土壤粒度参数及颗粒分形维数.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增创广东农业发展新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近年来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本省无公害农产品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平茬对3种苗木来源蛋白桑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平茬对蛋白桑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并探究适于研究区种植的最佳桑树苗木,以林龄为2a,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陕西省西安市的3种蛋白桑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植株下-平茬、植株下-不平茬、行带间-平茬和行带间-不平茬4种处理下土壤的pH、机械组成、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平茬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了妊娠第8天小鼠(Mus musculus)外胎盘锥(ectoplacental cone,EPC)中Wnts及其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检测了经典Wnt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及此通路抑制因子Dkk1在体外培养的EPC中的蛋白表达,通过EPC体外扩展实验初步研究了经典Wnt信号通路在滋养层侵入中的作用.结果显示,Wnt家族中的11个成员、Frizzled受体家族的10个成员、Wnt家族的抑制剂sFRP家族的5个成员、Dkk基因家族和受体kremen的mRNA在小鼠EPC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β-catenin在从体外培养的EPC迁移出的滋养层细胞核中有强烈表达,而Dkk1不表达,用经典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处理EPC后,滋养层细胞扩展直径增加,这表明经典的Wnt信号通路可能抑制滋养层侵入.本研究为揭示Wnt信号通路在胎盘建成的滋养层侵入过程的作用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广东省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采用的厌氧消化池存在的产气率低、清渣难问题,设计了厌氧消化池——升流顶反水压式厌氧消化池。该设计集发酵、贮气于一体,具有产气率高、气压高、无需人工清渣等优点,已在多个中小型沼气工程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总结近年来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本省无公害农产品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选择广东省10个规模化猪场,开展猪场新建厌氧发酵系统对污水氮磷养分的处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厌氧发酵系统对猪舍污水硝态氮、亚硝态氮的净化效果较好,减排率分别为19.89%~59.02%和18.75%~83.97%(2#点除外),部分猪场厌氧发酵系统对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分别为-49.18%~43.14%、-83.72%~21.07%和-13.89%~52.82%。沼气池排水经鱼塘和氧化塘净化后排出猪场,猪场排水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浓度较沼气池排水明显升高,而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均较沼气池排水大幅降低。所有猪场排水中总磷均超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养猪场沼气工程工艺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化养猪场在我省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据2011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0年全省年生猪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就有5784个。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带来的是猪场污水大量增加并集中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治理环境污染是当前要务。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菠萝(Ananas comosus)叶褐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测定病原菌在不同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情况,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菠萝叶褐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燕麦琼脂和查氏琼脂培养基适宜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麦芽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菌丝生长,肌醇、木糖和麦芽糖有利于孢子产生.蛋白胨有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钾和牛肉膏有利于病原菌产孢;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34℃,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生长pH为7~8;光照可促进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进行了检索与分析,将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分为保护性耕作措施、机械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4种类型.目前,我国农田风蚀防治技术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开展以生物措施(农田防护林)为基础、保护性耕作措施(秸秆还田)为主、机械措施为辅、化学措施为新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