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甘甜2 号(原代号为金凯甜35)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J 甜13 为母本,J 甜02 为父本选育出的鲜食型超甜玉米杂交种。母本J 甜13 是1998年从超甜玉米自交系1366 中选育出来的变异株系,经过5 代自交选择而成的稳定株系。父本J 甜02 是1999 年用美国超甜玉米杂交种自交选育的二环系,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2004 年在海南选配组合,2005 年在甘肃张掖参加鉴定试验,2006 年春在张掖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7年冬在海南三亚继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 年参加北京市鲜食(甜、糯)玉米区域试验,2009 年在北京市进行生产试验及示范。2010 年3 月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2.
超甜玉米新品种甘甜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超甜玉米新品种甘甜3号是以自育系J甜26为母本,自育系J甜01为父本选育的杂交种。2008—2009年在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中,甘甜3号2a鲜穗平均折合产量15 875.1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1.05%。甘甜3号株高194.5 cm,幼苗长势强,成株株型半紧凑,茎秆较粗,持绿性好,抗倒伏,从出苗到采收期平均生育期70d。单穗鲜重322.5 g,千粒重355.5 g,出籽率70.98%,一级果穗率83.5%。果穗筒型,籽粒黄色。乳熟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为23.46%,适口性较好。抗纹枯病、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适于广东及华南地区同类生态区春秋种植。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交种 86 9是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玉米自交系 ZA5 710作母本、外引系 15 0作父本 ,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的黄粒马齿型中熟玉米杂交种。在 1997- 1998年的甘肃省玉米杂交种 (中熟组 )区试中 ,1997年折合平均产量 9399.0 0 kg/ hm2 ,比对照品种酒单 3号增产 38.6 % ;1998年折合平均产量 11385 .0 0 kg/ hm2 ,比对照品种酒单 3号增产 2 9.9%。其高抗丝黑穗病、大斑病和矮花叶病 ,籽粒含赖氨酸 0 .2 4 %、淀粉 6 7.97%、粗脂肪 3.87%(干基 )。适宜甘肃河西灌区春种和天水地区复种 ,也适宜宁夏南部干旱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金源早247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用自选系金103作母本、SF-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2010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玉2010年30号. 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亲本来源金源早247的组合方式为金103×SF-8,母本金103是利用新玉6号自交6代选育的二环系,父本SF-8是从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早熟群体中选单株自交6代选育而成的早熟自交系.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甘肃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65万hm^2,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据专家估计,遗传改良对美国玉米产量增加的贡献约为60%,我国在35%~40%;因此,在发展玉米的诸多技术措施中,选用优良品种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显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超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甜玉米是由sh2胚乳突变基因控制的.它的优点是子粒中蔗糖含量高,是普通甜玉米的2倍.但种子活力弱,发芽率80%-85%,田间出苗率一般仅为50%~60%。如何改进超甜玉米种子活力弱、发芽率低的问题,是当前超甜玉米种子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于2004—2008年对超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超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目前生产出的超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可达到93%-95%.田间出苗率可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7.
金源早247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用自选系金103作母本、SF-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2010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玉2010年30号。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玉米金凯3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张掖地区进行了半膜覆盖栽培条件下玉米杂交种金凯3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张掖地区中等肥力田的适宜密度为67500~75000株/h㎡,即行距60 cm,株距22.22~24.69 cm.在该密度下玉米个体和群体比较协调,产量高,平均折合产量为17062.7~17133.3 ㎏/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