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6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况原子能和平利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新事业。它首先受到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或相应机构,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1955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原子能和平利用会议。从此以后,发展中国家也认识到原子能和平利  相似文献   
2.
1963~1965,1985和1988年前后5年,应用~(32)P和~(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8个苎麻品种的某些生理特性,结果如下:a.冬季苎麻地上部虽然冻死,但其根系仍具有吸收、运输、贮藏矿质养料等功能,其吸收速率随着地温的变化而变化。b.比较三种不同地下茎根系的吸收能力,跑马根约为龙头根的2倍,而扁担根为龙头根的1.5倍左右。c.1983年三麻封行期,有效株或无效株所吸收的磷素转移到无效株的百分率较高,随着植株趋向成熟,其转移百分率也随之减少。d.在1985年两季麻的不同生长期,高产品种沅江“黄壳早”的根系生理活性高于低产品种“拱县园麻”,两个品种磷素含量的差异与其根系生理活性类似,且两者均呈正相关。e.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和标记叶片~14C同化物运至其它器官和麻皮的百分比,均以C-20最高,C-2-14和CK-2次之,CK-1最低。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一定配比的氮、磷、钾,配合某些化学药剂,在杂交稻生育的中后期进行喷施,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同化物向穗部的转移量等均有明显的提高,产量增加显著,但组合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1.茶树在水培法下,2小时内即能吸收磷素。 2.茶苗在子叶期间.无论它有无子叶,均需向外吸收磷素,但无子叶的吸收得更多,因此,播种前必须施用基肥,否则会影响子叶期间的幼苗生长。 3.茶苗的子叶,不仅有贮藏原有物质的作用,而且还能将根系吸收的营养物质起到运输作用。 4.茶苗在相对休眠状态所吸收的磷,在体内的分布是:无论有无子叶的,均是:根>茎>叶。在生长状态所吸收的磷在体内的分布是:①有子叶的:根>叶>茎,无子叶的:叶>根>茎。 5.无论是在嫩叶上或在老叶上,进行根外追磷,茶树均能吸收。但是追施在嫩叶部分的吸收效果更好。 6.幼龄茶树从4—12月均不断地吸收磷肥,其中出现两个吸收高峰:一个是6—7月间,另一个是12月份。这说明磷肥不仅要分次施用,而且应该以两个高峰期前一个月作为主要施磷期。  相似文献   
5.
分别于1988、1990年在湖南农学院水稻生态研究室进行盆栽和田间微区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与水稻吸收氮源的关系是:水稻所吸收的氮主要来源于土壤氮,占所吸收全氮的61.89~71.94%,只有28.05~38011%来源于当  相似文献   
6.
自从杂交水稻试种以来,不少单位对其优势表现及生理特性作过大量的研究,为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杂交水稻后期生理特性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报道较小。本文对杂交水稻的生理特性及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在挖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系是作物从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也是作物合成有机物质的重要场所。农业生产措施中的耕耘、施肥及灌溉都是以根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因此,测定作物的根系生理活性,对于制订合理栽培措施,以及筛选优良基因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氮素营养与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5)N,~(14)C 示踪技术研究了亚种间杂交组合的氮素营养、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组合P 对氮素的吸收以中期最高(65.91%),前期次之(17.56%),后期最少(16.51%).约1/5来源于当季所施用的肥料氮,约4/5来源于土壤氮.对~(15)N 标记肥料氮的吸收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而对土壤氮的吸收则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氮素在稻株体内的分配,以穗部最高(61.86%),茎叶次之(30.93%),根部最少(7.19%).组合S 与组合P相仿.氮素在稻草中的分配,组合P 高于组合S,而在稻谷中的分配,组合P 则低于组合S.~(14)C 同化物滞留于标记叶(源叶)的量,组合P 显著地高于组合S(4.51%(?)),而转运至穗部的量,组合P 显著地低于组合S(4.87%(?)).干物质在各生育期的积累,两个组合均以中期最高,后期次之,前期最少,且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15)N示踪技术的试验表明:水稻所吸收的氮约2/3来源于土壤氮,1/3来源于当季所施的肥料氮;分次施比一次施,肥料氮所占比重下降;营养生长期吸收的肥料氮有74.1%集中于茎叶,而生殖生长期有63.4%集中于籽粒;土壤AN值和吸收的土壤氮与产量相关,与吸收肥料氮和肥料利用率无关;以2次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