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小麦秸秆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的理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秸秆堆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特征,进行了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微生物腐解菌剂处理较不添加复合微生物腐解菌剂(CK)升温快,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堆腐第2d添加菌剂处理堆体温度上升到50℃以上,第3 d达到最高温度67.1℃,50℃以上持续6 d;CK堆腐第3 d达到50℃,第4 d达最高温度59.5℃,50℃以上持续5 d.堆腐第9 d添加菌剂处理E4/E6值达高峰值3.419,CK的达高峰值4.085,堆腐第23 d后添加菌剂处理的胡敏酸E4/E6值为1.512~1.709,而CK处理的E4/E6值为1.649~2.060,堆腐过程添加菌剂处理的E4/E6值一直低于CK,表明添加菌剂能促进腐殖质的缩合和芳构化.堆肥腐熟后pH值较堆制前有所提高,添加菌剂处理的pH值相对较低,变化幅度较小.加入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电导率(EC)值较高,且在持续高温阶段高于后熟阶段.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对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旱田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生长期内,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脱氢酶活性在冬小麦生长期内波动较大,出现多个峰值;秸秆还田和厩肥的施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在冬小麦生长后期,尿素能显著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而过磷酸钙的施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脱氢酶活性.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在冬小麦生长前期和中期活性较低,4、5月份活性迅速升高,出现高峰值,随后在收获期迅速降低;秸秆还田和过磷酸钙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在冬小麦生长中期,厩肥和尿素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冬小麦生长旺盛期,厩肥和尿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定位试验,在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以小麦品种"西农889"和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研究秸秆还田与厩肥和氮磷肥,不同配施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最高。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最大值为0.63U1,比对照高18.20%;蔗糖酶活性最大值为70.62U1,是对照的1.36倍;脲酶活性最大值为3.58U2,比对照高0.18U2。秸秆还田后配合施用氮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间关系分析表明,蔗糖酶与脲酶活性显著相关,纤维素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间、纤维素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酶活性与温度间关系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相关,土壤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是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
选取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采取发酵罐处理方法,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中堆体温度变化、氧化还原类酶活性变化、温度与酶活性变化的关系、不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较不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CK)升温快、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堆体温度第2d上升到50℃以上,第3d达最高温度67.1℃,50℃以上持续6d;CK堆肥第3d达到50℃,第4d达最高温度59.5℃,50℃以上持续5d。(2)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期较低,中期迅速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堆肥第10d到堆肥结束,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CK;添加菌剂处理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堆肥前期和后期高于CK,说明添加菌剂可加速木质素的降解及其产物的转化;添加菌剂处理的脱氢酶活性在堆肥中期显著高于CK;添加菌剂处理的过氧化物酶从堆肥第12d到堆肥结束活性均高于CK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促进物质的氧化。(3)脱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堆肥中期达到最高值,两者变化趋势相同;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堆腐后期比较稳定,多酚氧化酶活性堆腐后期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氧化还原类酶活性在小麦秸秆静态高温堆肥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采取发酵罐处理方法,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中堆体温度变化、氧化还原类酶活性变化、温度与酶活性变化的关系、不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较不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CK)升温快、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堆体温度第2 d上升到50℃以上,第3 d达最高温度67.1℃,50℃以上持续6d;CK堆肥第3 d达到50℃,第4d达最高温度59.5℃,50℃以上持续5 d.(2)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期较低,中期迅速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堆肥第10 d到堆肥结束,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过氧化氧酶活性明显高于CK;添加菌剂处理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堆肥前期和后期高于CK,说明添加菌剂可加速木质素的降解及其产物的转化;添加菌剂处理的脱氢酶活性在堆肥中期显著高于CK;添加菌剂处理的过氧化物酶从堆肥第12 d到堆肥结束活性均高于CK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促进物质的氧化.(3)脱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堆肥中期达到最高值,两者变化趋势相同;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堆腐后期比较稳定,多酚氧化酶活性堆腐后期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和尿素静态堆腐过程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和尿素静态堆腐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了在静态通气条件下,微生物菌剂对堆腐过程温度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J(添加葡萄糖活化的微生物菌剂)、J(微生物菌剂)和CK(不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最高温度分别为66 .0℃、67.1℃和59.5℃,整个堆腐过程温度高于50 ℃的时间为:G+J(240 h)>J(120 h)>CK(96 h)。G+J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峰值出现在第9 d,达到 334.37 mg/(g·d),J和CK酶活性峰值较G+J滞后3 d和6 d出现,酶活性峰值分别为271.59 mg/(g·d)和236.67 mg/(g·d);G+J处理蔗糖酶活性峰值是CK处理的2.53倍,J处理蔗糖酶活性是CK处理的2.33倍;随着堆腐时间的延长,23 d后各处理脲酶活性均小于 20.00 mg/(g·d)。相关性分析表明,3个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与温度负相关,但是不显著(P>0.05);G+J处理的蔗糖酶活性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J处理的蔗糖酶活性与温度呈显著性负相关;3个处理的脲酶活性与温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P<0.01)。可见,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变腐解过程中温度与水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玉米秸秆与厩肥、N肥和P肥配合施入农田后土壤中水解类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期内,秸秆配合氮磷肥处理的蔗糖酶活性最高60.09±2.74 mg GLU/(g·24 h),比对照处理高出28.09±1.79%,脲酶也以秸秆配合氮磷肥处理最高2.86±0.10 mg NH3-N/(g·24 h),是对照处理的1.04±0.03倍,秸秆配合氮肥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4.01±0.05 mg酚/(g·24 h),比对照高出0.28±0.05 mg酚/(g·24 h),秸秆还田处理的3种酶活性都高于对照,配合施用的有机肥和氮磷肥则在小麦的不同生长期、不同酶活性间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脲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土壤温度都呈极显著相关,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和土壤温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静态堆腐期间电导率及水解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静态通气条件下,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了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后,玉米秸秆高温堆腐过程堆体电导率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和不接菌处理(CK)整个堆腐过程总的电导率值分别为26.59和23.26 ms·cm-1.整个堆腐过程添加菌剂处理的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CK,两个处理间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脲酶活性呈显著性正相关,电导率值与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且脲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蛋白酶与温度、电导率值、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