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生物法处理养殖污水中氨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几年生物方法处理养殖污水中氨氮的研究进展及实际应用,并对大规模处理养殖污水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展望,期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能够探索出高效率、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的生物方法处理养殖污水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2.
“禽疫苗免疫增强剂”与鸡新城疫IV系活疫苗同时免疫雏鸡后 ,其血液中的HI抗体效价和ANAE T淋巴细胞百分比持续性高于单独使用IV系活疫苗免疫雏鸡 ,且在大部分时间内差异显著 (P <0 0 5 )。在攻毒试验中 ,加免疫增效剂组保护率为 93 3% ,单独免疫组保护率为 80 %。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对新城疫(ND)和禽流感(AI)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对河南省某地方品种鸡场进行ALV-p27抗原检测,同时采集试验鸡的血清样品,检测ND、AI(H_9)和AI(H_5)亚型的免疫抗体水平,并比较了ALV经种蛋垂直传播感染1日龄雏鸡和后期感染对ND、AI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ALV经种蛋垂直传播感染1日龄雏鸡,能显著降低ND、AI(H_9)和AI(H_5)疫苗免疫的抗体水平,阳性试验组与阴性组相比血清中ND、H_9、H_5(Re-6)、H_5(Re-7)和H_5(Re-8)抗体效价分别降低1.71log2、2.37log2、1.59log2、1.00log2和1.79log2;鸡群后期感染ALV,对ND和AI疫苗的免疫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阳性试验组与阴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乐清市蒲岐镇地处浙南沿海水网平原,温光条件较好,历年来是水稻粮食的主产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该镇在叮呱呱蔬菜公司农场探索“马铃薯—晚稻—盘菜”的种植新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出一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新路。现将此模式的三季作物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5.
Cu2+和Cd2+胁迫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马尾松对重金属的耐受性,探讨浓度与萌发率、根长的最佳模拟回归方程,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u2+和Cd2+胁迫下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5 mg/kg、Cd2+浓度为1 mg/kg时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率及根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Cu2+和Cd2+浓度达到10 mg/kg时,马尾松种子的萌发率及根长受到显著抑制;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研究Cu2+和Cd2+浓度与萌发率的回归关系,采用Growth模式进行回归效果最好,而研究Cu2+和Cd2+浓度与根长的回归关系,采用Exponential模式进行回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超级稻甬优6号感光性较强、单季稻和连作晚稻兼用、分蘖力偏弱等特点,栽培技术上采用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期移栽、适当稀植、科学施肥、好气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达到建立高产群体结构、争大穗、增粒重的高产目标。适宜作单晚和连作晚稻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7.
铅胁迫下马尾松微核率与生理指标变化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核技术、TBA显色法、电导率仪法、NBT还原法和愈创木酚法等研究技术,对铅胁迫下马尾松染色体损伤及生理指标变异进行相关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铅胁迫对马尾松微核率的影响经t检验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2)随铅浓度的加大,微核率、MDA、细胞伤害度、SOD和POD值逐渐上升,在铅浓度为2 000mg·L-1时,MDA、细胞伤害度、SOD和POD值达到最高值,超过这个阈值,随着铅浓度的逐渐加大,MDA、细胞伤害度、SOD和POD值开始下降,说明马尾松的自身的抗氧化酶系统对Pb2+毒害的保护作用有限度.3)铅浓度与微核率回归采用Cubic模式;微核率与伤害度,微核率与MDA,MDA与伤害度,MDA与POD回归采用S模式;MDA与SOD,SOD与POD回归采用Inverse模式回归时,预测相互间变化效果最佳,相关性可以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幼苗对模拟酸雨与铝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核技术、核仁银染技术,TBA显色法、电导率仪法、NBT还原法和愈创木酚法,以及发射光谱仪测定等,对马尾松幼苗对酸雨、铝和酸雨-铝的不同胁迫条件的响应及其抗性机制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当pH值为5.6~3.5或铝浓度为100~3 000 mg·L~(-1)时,随着pH值的下降或铝浓度的上升,马尾松幼苗的微核率逐渐上升.不同胁迫对马尾松微核率的影响程度为酸雨-铝>铝>酸雨.2)在pH值为5.6~2.5或铝浓度为100~3 000 mg·L~(-1)时,随着pH值的下降或铝浓度的上升,马尾松核仁平均数逐渐下降.不同胁迫对马尾松微核率的影响程度为铝>酸雨-铝>酸雨.3)随着胁迫条件的加剧,马尾松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和叶片质膜伤害度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也激发其体内抗氧化酶SOD活性和POD的含量逐渐上升,但是当胁迫状况超过马尾松的自身耐受程度时,SOD活性和POD含量反而开始下降.4)在酸雨-铝的交互胁迫下,马尾松在pH值5.6~3.5之间具有较强的铝蓄积能力和耐铝性.5)马尾松的抗铝机制:通过提高SOD和POD的合成,来降低铝的毒害与损伤;通过产生一些物质与铝相结合形成活性较低的难溶性化合铝,使其活性和移动性降低,蓄积在根茎部,以降低其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