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8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分别以阿斯匹林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Apyrase去除ADP,研究蛋白激酶C在血小板聚集、肌动蛋白聚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蛋白激酶C在血小板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蛋白激酶C  相似文献   
2.
比浊法为筛选抗小板聚集药物的主要手段,由于血小板聚集性受抗凝剂、pH、温度、贮存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要进行大量筛选工作并不容易,因而人们通常只是测定并比较几种药物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本文利用混合血小板血浆(等量混合11头猪的富血小板血浆)测定血小板聚集性,使大量中草药的筛选工作得以完成,增加了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研究蛋白激酶C抑制剂Staurosporine在血小板聚集,肌动蛋白聚合中的作用,方法:以^32P-N2HPO4标记血小板;以血小板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以SDS-PAGE分离蛋白质,进行放射自显影,以Triton-X-100抽提法沉淀骨架蛋白,结果:(1)1μmol/LStauopsorine完全抑制0.5U/ml凝血酶成10μmol/LPM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大部分抑制20μmol/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蛋白激酶A(PKA),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在血小板聚集激活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是在阿斯匹林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Apyrase去除ADP情况下,利用32P-NaH2PO4标记猪血小板,然后以PMA、凝血酶、PGF1、腺苷等处理。以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SDS-PAGE分离血小板蛋白;并进行放射自显影;碱处理电泳凝胶检测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底物;TLC进行磷酸氨基酸分离。结果:(1)随着PMA激活PKC,血小板发生聚集;(2)35μmol/LPGF1或1mmol/Ldb-cAMP不能抑制50nmol/LPM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腺苷却能抑制PM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EC50=0.1mmol/L).(3)db-cAMP、腺苷都不能抑制100nmol/LPMA诱导的40kD蛋白磷酸化,PKA激活不能抑制PMA激活的PKC。(4)在PMA、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中,PKC、TPK都发生激活,40kD底物既是PKC的底物又是TPK的底物。结论:PKC和TPK在血小板聚集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醇脂质和cAMP两个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KC激动剂PMA和Ca^2 通道A23187,以及PKA激动剂Sp-cAMPS和抑制剂Rp-cAMPS干预的方法,分析观察这两个信使系统在PAF诱导血小板聚集过程中的作用;采用^3H—Inositol和^14C-Adenine双标记液体闪烁技术测定PAF诱导血小板可逆聚集过程中肌醇-1,4,5-三磷酸酯(IP3)和cAMP的水平变化的方法,分析研究这两个信使系统在PAF诱导血小板聚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1)PMA和A23187能分别增强PAF的血小板聚集效应,而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2)Rp-cAMP和Sp-cAMPS两者本身都不能引起血小板聚集,但能分别增强和抑制PAF的聚集效应;(3)IP3和cAMP的水平变化分别与血小板的聚集和解聚过程一致。结论:(1)肌醇脂质信使系统是细胞内转导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主要胞内信使系统。(2)降低血小板内cAMP浓度不能诱导聚集,但能增强肌醇脂质信使系统的聚集效应;升高cAMP水平能拮抗肌醇脂质信使系统的作用,这可能是使可逆相聚集的血小板解聚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研究PMA和凝血酶对血小板骨架蛋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骨架蛋白不溶微丝中,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HC)、肌动蛋白结合蛋白。56K、80K、84K蛋白明显增加。PMA诱导  相似文献   
8.
野菊花抗血小板聚集有效成分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菊花为材料,顺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抽提,抽提物终浓度相当于1g草药/ml,对5μ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分别抑制30.8±20.2%、49.3±29.4%、51.9±22.8%、43.5±18.0%、13.7±1.6%。野菊花乙酸乙酯抽提物抑制5μ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IC_(50)=1mg/ml。乙酸乙酯抽提物用硅胶柱制备分离得C1、C2、C3、C4、C5、C6六种结晶,经TLC检识分别为一个斑点。定性分析知为基黄酮化合物。在0.5mg/ml浓度下,对2μ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后三种物质分别抑制78.9%、85.3%、83.5%。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研究蛋白激酶C抑制剂Staurosporine在血小板聚集、蛋白磷酸化、肌动蛋白聚合中的作用。方法:以32P-Na2HPO4标记血小板;以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以SDS-PAGE分离蛋白质,进行放射自显影;以TritonX-100抽提法沉淀骨架蛋白。结果:(1)1μmol/LStaurosporine完全抑制0.5U/ml凝血酶或10μmol/LPM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大部分抑制20μmol/L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2)1μmol/LStaurosporine几乎完全抑制0.5U/ml凝血酶、或10μmol/LPMA、或20μmol/LA23187诱导的血小板40kD和20kD蛋白磷酸化。(3)1μmol/LStaurosporine完全抑制0.5U/ml凝血酶或10μmol/LPMA诱导的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结论:Staurosporine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肌动蛋白聚合;蛋白激酶C在血小板聚集和肌动蛋白聚合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抗磷酸酪氨酸抗体。方法:以EDC(碳化二亚胺)交联法合成磷酸酪氨酸牛血清白蛋白(P-Tyr-BSA);以P-Tyr-BSA免疫新西兰免,抗血清经硫酸该盐析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纯化;以琼脂糖双扩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得到抗血清效价为1:32,抗血清与牛血清蛋白(BSA)交叉反应的效价为1:2。纯化的抗体与磷酸酪氨酸牛血清白蛋白、磷酸酪氨酸卵清蛋白、磷酸丝氨酸牛血清白蛋白、磷酸苏氨酸牛血清白蛋白反应效价分别为1:32、1:16、1:2、1:2,所得抗体蛋白量为120mg。纯化的抗体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为单一区带。结论:用此法制备得的抗体专一性高,交叉反应低,抗体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