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黔西南州羊肚菌常见病虫草害进行调查,发现生理性病害5种、竞争性杂菌5种、虫害3种、草害1种。简要介绍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出现的原基死亡、幼菇死亡、平顶菇、尖顶菇、倒伏菇、绿霉、镰刀菌、毛霉、鬼伞菌、蛞蝓、跳虫、白蚁、苔藓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
"茶"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饮品之一,南宋吴自牧《梦粱录》提到"八件事",分别指柴、米、油、盐、酒、酱、醋、茶,茶是其中之一[1];元人多称"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仍是其中必不可少之一,如贾仲明《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杨景贤  相似文献   
3.
动物称谓是每种语言中必不可少的,古汉语中关于雌性动物称谓的词语较多,如"雌"、"母"、"牝"、"草"、"骒"、"(牛字)"、"女"、"羭"、"牂"、"羠"、"沙"、"牯"、"阴"、"娄"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汉语共时分布与历时更替的关系,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这些词语的用法及发展变化情况,并以此探讨汉语雌性动物称谓词的更替情况。下面具体来看。  相似文献   
4.
古代表“茶馆”义的词语中,出现于唐代的主要有“茶坊”、“茶肆”,出现于宋代的主要有“茗肆”、“茶楼”,出现于元代的主要有“茶房”、“茶铺”,出现于明代的主要有“茶社”、“茶馆”,出现于清代的主要有“茶寮”.除“茗肆”、“茶房”外,其余到清代仍见使用,尤其“茶馆”一词虽然出现较晚,但却使用频繁.建国前后的现代汉语中,“茶馆”曾出现一定程度的垄断,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这些词语在口语中基本不多使用,而新兴的“茶吧”却在一定范围内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5.
说到食用"醋",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如四川保宁药醋、江苏镇江香醋、山西清徐老陈醋、福建泉州米醋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醋。醋是一种用于调味的酸性液体,是现代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黑麦草不同翻压量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黑麦草的各处理均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烟叶品质,其中以翻压量为22 500 kg/hm2的综合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22 500 kg/hm2翻压量的处理在烟株移栽后30 d时土壤容重降低了0.064 g/cm3,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2.48%和3.71%;在烟株整个生育期,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2.18%~30.84%,6.82%~21.46%,62.19%~119.20%,40.02%~85.44%,烟叶品质指标相对其他处理更优。翻压黑麦草的各处理均能够较好的调节土壤的p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表明翻压黑麦草后土壤生物过程活跃,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和烤烟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  相似文献   
7.
摘%20%20%20要:为了解万州区玫瑰香橙果园的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状况,共采集果园土样97份,分析土壤pH、有机质、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92.79%的土壤pH适宜柑橘生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76g/kg,67.0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32.99%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生长;土壤碱解氮含量缺乏(<100%20mg/kg)、有效磷含量缺乏(<15%20mg/kg)和速效钾含量缺乏(<100%20mg/kg)的样品比例分别为58.77%、66.67%和38.14%,土壤中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98%20mg/kg、1.31%20mg/kg、1.79%20mg/kg、3.28%20g/kg%20和0.32%20g/kg。土壤有效铁、有效铜、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过高比例分别达93.81%、92.78%、93.81%和84.45%,存在过量现象,而有24.74%的样品有效锌缺乏。因此,在玫瑰香橙的生产中,需有机无机配施,针对性补充N、P、K,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8.
立足巫溪烟区2011年烟草普通花叶病发生流行的概况和新特点,采用系统调查、试验研究和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花叶病发生的客观原因,重点分析了巫溪县2011年度气象条件、花叶病暴发流行的规律和花叶病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气候条件是影响花叶病的主要因素。由于受年度4-6月份气候条件的影响,2011年花叶病暴发共出现3次高峰,每次发病高峰都与盛发前半个月左右的大范围降雨、低温高湿寡日照以及雨后气温骤升有关。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药剂对预防烟草花叶病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在烟株感染病源后,施药对花叶病并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表饮品"茶"义的词语中,单音词主要以"茶"为主,双音词主要以"茶叶"为主。其中词语"茶"的书写形式有两个,即"荼"与"茶",两者为古今字的关系,陆羽《茶经》以前均写作"荼",陆羽《茶经》以后逐渐被"茶"字代替。"荼"被"茶"代替,与"荼"在古代所承担的语义功能相对过多有关,也与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密不可分。"茶叶"组合最初是一个词组,表"茶树叶子"之义,直至明代文献中"茶叶"才完全凝固成一个表"茶"义的双音词,"茶叶"一词的使用真正成熟时期是在清代。清至现代汉语中,单音词"茶"与双音词"茶叶"共同担负起表"茶"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烟田翻压绿肥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尤其是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影响,以绿肥黑麦草不同翻压量(7 500、15 000、22 500、30 000 kg/hm2)为基础,具体研究不同黑麦草绿肥翻压量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有机酸成分、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翻压绿肥能使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使酸性致香成分和中性致香成分总含量增加.翻压绿肥各处理对烟叶品质的改善均有较好的效果,但翻压绿肥必须注意量的控制,从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化来看,翻压量22 500~ 30 000 kg/hm2效果较好,从中性致香成分和酸性致香成分来看,翻压量7 500~15 000 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