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秋茬种植的生菜品种,对日光温室内定植的18个品种进行评比。通过在采收期比较各个品种的口感、外形及产量等指标,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结球生菜中,产量和口感较优的品种有北生3号和北生4号;散叶生菜中,产量和口感较优的品种有北散生4号、特波斯和北散生2号等;适宜观赏的生菜品种有富兰德里、大橡生2号、奶油红、脆叶绿和蒙黛。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发挥紫白菜外观鲜艳、营养丰富、种植简单及养生保健的品种优势,丰富蔬菜种植品种,满足广大市民近年来对紫白菜的强烈需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区内多个观光采摘园区推广种植秋茬大棚紫白菜,既提高了种植的经济效益,又美化了园区的采摘环境,通过选用杂交1代优良品种,以及培育壮苗,改良土壤,大小行定植,温光水肥科学管理等配套措施,667 m~2产量达到2 500 kg,产值实现1.5 万~3.0万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大棚苦瓜生长期长,植株株高极易触及棚顶,影响薄膜正常透光,植株间相互遮蔽,导致大棚内通风透光不良,严重影响苦瓜的产量和品质的问题;同时也为更好地推广春大棚苦瓜长季节栽培技术,丰富设施管理模式,促进苦瓜规模化生产,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总结出1套春大棚苦瓜长季节换头栽培技术,通过采取连续摘心换头措施,调整了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满足了苦瓜长季节生长过程中对空间、养分及光照的要求,这一技术的实施,有效降低植株高度,促进茎秆粗壮,提高植株中上部侧枝雌花的结果率和单果质量,从而实现苦瓜高产、优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北京春保护地有机马铃薯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地区春节蔬菜礼盒热销,广大菜农将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的采收期都安排在了春节前,由于每年的春节有早有晚,如果春节在2月,则春节过后定植的茄果类蔬菜很难赶在北京蔬菜价格较高的4月上市。从近几年北京蔬菜市场来看,华北地区早春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为9月初定植,10月下旬保温,12月下旬成熟."红颊"是由日本新引进的优质草莓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果实圆锥形、外观亮红、香味浓甜、硬度好、耐贮运、休眠浅等优点,适宜促成栽培.目前,北京各草莓园区和各观光园区都有示范栽培.但在栽培中笔者发现,不同的定植期对"红颊"的植株生长状况、叶片颜色黄化、产量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草莓不同定植期对草莓黄化状况和产量影响进行探讨,摸索"红颊"草莓最佳定植期,为其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草莓品种种植安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北京地区早春夜温偏低,西瓜育苗设施普遍简陋,西瓜种植者多为分散农户,自育苗很难达到健壮、优质标准等问题,昌平区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在推广西(甜)瓜早春种植模式中通过试验总结出多层覆盖育苗技术,生产中具有无需加温、操作简单、育苗质量高的特点。新技术采用4层膜布覆盖,3层拱架结构,有效解决了早春夜温较低致使西瓜幼苗难以成活的难题;结合多层覆盖材料的选择,以及多层覆盖下独特的管理方式,使育苗设施白天能充分利用太阳光照进行蓄热储能、保证幼苗的光合作用,夜晚可以有效防寒保温、保护幼苗免受冻害,对早春农户自育高质量西瓜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探索秋冬茬盆栽彩椒栽培技术,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示范了椰糠盆栽彩椒营养液循环栽培生产模式。采用自动灌溉、合理的水肥配比、回流液回收利用及栽培管理技术,其中栽培技术内容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定植及管理、授粉、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实现水肥配比合理化,节省人工;肥效较高,水肥循环利用率达90%,节水50%以上;使作物生长健壮、抗病力强,施药次数减少;667 m~2产量达5 570 kg,比传统栽培模式提高20%,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草莓日光温室的利用效率及种植收益,促进水果苤蓝这一特菜品种的推广种植,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试验探索,总结出日光温室水果苤蓝与草莓套种的栽培模式。水果苤蓝再生栽培是对传统水果苤蓝栽培、采收方式的改进,使得苤蓝可以一次定植两次采收,技术简单,操作容易,单位面积产量高,兼具减少人工、降低成本的特点,适合观光采摘园区应用,结合采摘销售方式,所获收益更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昌平区农业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传统草莓种植模式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的问题,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试验,探索出了温室草莓高平畦栽培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具有节水、省人工的特点,产量和常规高畦栽培草莓无差异;通过将粉碎的作物秸秆在草莓拉秧后旋耕入土壤中,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可节省近40%;人工成本可减少2/3;高平畦保水性好于高畦,整地做畦的用工量也小于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温室黄瓜产量相关农艺性状QTLs的定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秋冬茬和冬春茬是目前中国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的两种重要茬口,对两茬黄瓜产量相关性状的QTLs进行定位,为温室黄瓜产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欧洲8号×秋棚自交系的113份黄瓜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并利用该群体已经构建的包含182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对与产量相关的9个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58个QTLs,其中与单株平均产量相关的QTL1个,定位于LG4连锁群上;控制黄瓜日增重量的QTL位点6个,分别位于LG2、LG3、LG6连锁群上;控制平均单瓜重的QTL位点5个,分别位于LG1和LG5连锁群上;控制坐瓜数的QTLs2个,位于LG2和LG4连锁群上;控制化瓜率的QTL1个,位于LG7连锁群上;控制第一雌花节位的QTLs28个,在1-8个连锁群上都有分布;控制总叶片数的QTLs8个,分别位于LG2、LG7和LG4连锁群上;控制叶面积的QTLs2个,分别位于LG1和LG3连锁群上。以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s仅在一个茬口中被检测到。控制雌花总数的QTLs5个,全部位于LG2连锁群上,其中ffa2a、ffa2b是两个茬口共有的QTLs,并且其遗传效应方向一致。研究还发现若干QTL富集区域和成束分布的QTLs。【结论】本项研究共检测到温室黄瓜与产量相关的9个性状的58个QTLs,其中ffa2a、ffa2b在两个栽培环境中表达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