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多采用自编教材为主,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教学内容差别大,一些高校老师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探讨,评价体系未形成标准化模式,作为体育课程延伸部分的训练、比赛得不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可以建立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联盟,通过联盟实现互聘优秀教师、共同编撰教材、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交流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标准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比赛活动等,最重要的是引起校级领导重视学校体育,从而促进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勇德"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传统美德,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勇"与"仁"智"并称"三达德",构成了人格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根基."勇德"是"勇"的行为结合"仁"智"义"等个性品质而表现出的德性精神,是人的勇力素质、勇气品质与勇敢精神的综合体现.体育的教育本质承载着人的勇力素质、勇气品质与勇敢精神的培养重任,与儒家伦理文化中的"勇德"精神的基本内涵存在着高度契合.针对当代社会"勇德"精神缺失导致中国伦理道德下滑及社会责任感、安全感、信任感缺乏现象,体育独特的、实践性的、向善性本质是唤醒与培育勇敢担当、见义勇为等儒家"勇德"精神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安徽农业大学 2006 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每课一练”和“课外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影响。指出“每课一练”和“课外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相对滞后,指出高校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建立以院系、社团等多元化体育服务指导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完善科学的保障体系为高校构建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体系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自主选择余地和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小学期教学弥补了高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不足,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延续性以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保障。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科学而合理地构建小学期体育教学模块,以适应高校体育课“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而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对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推动高校体育发展和变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省马鼻疽病的防治工作,自50年代开始,历经30多年。据1983年全省牲畜疫病调查,主要产马区马鼻疽阳性率已下降到0.1%以下,有的县已经连续二年没有检出阳性马,部分县已控制了本病。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以州、县为单位,再采取连续检疫三年、扑杀阳性马  相似文献   
7.
枣疯病是枣树上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但有关枣疯病植原体与寄主根部内生细菌间的相关性鲜有研究。本试验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从春季冬枣根部分离纯化内生细菌,通过PCR扩增出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的DNA片段,测序后利用NCBI中的BLAST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对健康和感病冬枣树根部可培养内生细菌进行统计,根据二者对比结果初步判断植原体对冬枣根部可培养内生细菌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冬枣树分离出18个菌株,鉴定出6个属(除2个仅鉴定到科水平外)的内生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6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株、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2株、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1株、志贺氏菌属(Shigella)1株、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1株;感病冬枣树分离出17个菌株,鉴定出2个属的内生细菌,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10株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7株;感病冬枣树根部可培养内生细菌菌群属水平较健康冬枣树减少4个属,说明枣疯病导致冬枣根部内生细菌菌群在属水平上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鼠兔(又叫鸣声鼠)和鼢鼠(俗称瞎老鼠),是我县草山农田的主要害鼠。在我县草畜矛盾尖锐的情况下,消灭鼠害,保护草山是草山建设的紧迫任务,今年省上给我县下达草山灭鼠任务八万亩,其中分配给寺寨公社三万亩的灭鼠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