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陕北黄土高原县域水土保持治理的适宜性。【方法】选取陕北延安地区的安塞、子长、延川3县和榆林地区的米脂、绥德、神木3县共6县的多年观测资料,建立了黄土高原县城水土保持治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县域水土保持治理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在陕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坝地面积、治理度和单位面积投资是该地区水土保持评价体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实际运用中要给予一定关注;所选6个县的水土保持治理适宜性综合评价分值表明,各县域的水土保持治理与当地社会经济的适宜性逐渐向良性发展,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结论】建立的县域水土保持治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较好地反映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陕北府谷新田煤矿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效益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在分析府谷县新田煤矿生态系统演替与配置基础上,提取了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指标,建立了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效益时间、空间的动态评价模型,并对该煤矿的生态修复效益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项目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这种方法的运用为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动态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