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干旱胁迫对藜叶片干旱诱导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PA 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研究干旱胁迫对藜叶片干旱诱导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0 d,中度干旱藜的叶片110.3 KD和103.9 KD及24.8 KD,22.7KD,21.0 KD蛋白谱带明显加强,重度干旱胁迫下22.7 KD,21.0 KD蛋白谱带增强,但弱于中度干旱胁迫;干旱胁迫15 d,中度干旱胁迫下蛋白谱带与第10 d中度干旱胁迫下的蛋白谱带相比,26.4 KD和19.2 KD蛋白谱带增强.这说明干旱诱导了藜一些适应水分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或使一些基因的表达量增强,导致一些新蛋白质的出现或某些蛋白质量的增加而增强其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2.
将培养到根长至1 cm左右的大豆根浸入到浓度分别都为50 mmol/L的、以NO3-为背景的Ca2 、Mg2 混合溶液中,在处理到48 h和60 h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TUNEL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以及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测定,将浸入去离子水中培养的作为对照,再将浸入浓度都是100 mmol/L、以NO3-为背景的Ca2 溶液中和Mg2 溶液中,分别处理48 h进行TUNEL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经Ca2 、Mg2 单独处理的大豆根没有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而Ca2 、Mg2 混合处理的大豆根发生了PCD。所以大豆根产生PCD是Ca2 、Mg2 共同诱导的结果,并推测了其发生PCD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PEG6000渗透胁迫对藜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乙二醇渗透胁迫的方法,研究渗透胁迫对藜幼苗叶片中几种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以探讨藜的耐旱机理。  相似文献   
4.
PEG6000渗透胁迫对藜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藜的耐旱机理,为藜的人工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藜幼苗长到六叶期时,浓度分别为0、5%、10%、20%的PEG6000进行渗透胁迫处理,分别处理01、、35、、7和9 d后从植株上部第3~5叶片功能叶片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在5%PEG胁迫下,藜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慢增加,相对含水量(RWC)下降较小,在10%、20%PEG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甜菜碱含量先升后降,RWC下降幅度较大。10%PEG胁迫的第5天藜幼苗叶片RWC降到62%,叶片开始萎焉;20%PEG胁迫的第3天RWC降到61.9%,叶片开始出现萎焉现象,第7天RWC降到48.6%,叶片干黄。5%、10%2、0%PEG胁迫到第7天时藜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7.64、10.92、9.4倍。[结论]藜对适度的渗透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高浓度、长时间的PEG渗透胁迫会对藜造成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渗透胁迫对藜幼苗叶片干旱诱导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方法]用浓度5%、10%、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对藜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相关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PEG胁迫可引起藜叶片产生110.3、103.9、22.7、19.2 kD 4种新的蛋白谱带,其中110.3、103.9 kD蛋白谱带的量随PE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浓度5%PEG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表现为缓慢上升的趋势,浓度10%、20%PEG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藜在渗透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增加,并有新的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