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的根际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与非根际微生物相比,根际微生物无论在数量上和在优势种类上都有显著的差异。而根际微生物的组成又因植物的种类、发育时期、生长状况而异。根际微生物的大量存在,在加速根部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有效化,改善土壤结构、供应植物以生长促进物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根际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1980至1982三年田间放养固氮蓝藻的试验证明,在我省的自然条件下,于六月末至七月中旬在田间放养固氮蓝藻,经过一定时间的放养,均能获得亩产鲜藻千斤以上的产量。新组成的藻种Ⅱ比藻种Ⅰ繁殖快、产量高。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限固氮蓝藻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当时的天气和水温的影响。亩产鲜藻千斤以上的区带,对水稻的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有效分蘖等性状均有较好效应。连年放养固氮蓝藻的地块,水稻产量逐年增加。配合施用化肥比单放固氮蓝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作物专用肥的研究与开发为例,探讨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研究所应如何找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本组从1958年12月开始,在东北地区,南至旅大区(金县)、盖平、熊岳、海域和黑龙江省的密山、勃利、穆棱、肇东、庆安、宁安、哈尔滨等地,从不同耕地中采取土壤样品,进行抗生菌菌种分离,共分离出来1,100号放线菌。将这些菌种进行纯分离之后,对小麦根瘤病、小麦赤霉病、亚麻炭疽病、亚麻立枯病和白菜软腐病等进行了抗生力试验。从一千多号的放线菌菌种中,选出了对上述植物病害有较强的拮抗力。的八个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作物专用肥的研究与开发为例,探讨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研究所应如何找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养禽业迅速发展,拓宽了广大农户创业致富的渠道,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但是,如何降低饲料成本,怎样提高饲养户的经济效益,使养禽业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是养禽人员值得深思的课题.我们在选好种苗,改进饲养管理措施,降低饲料散失,抓好防病治病的基础上.对饲料因素分析研究.构思在肉鸡饲养后期,饲料中适当添加易消化吸收的高能量物质,以实现肉鸡快速生长肥育的愿望.提高饲养肉鸡的经济效益.饲料中添加食糖试验就这样产生的.它从理论上讲是科学的.肉鸡摄取食糖后,直接由双糖代谢为单糖(果糖、葡萄糖),迅速被消化道吸收,参与合成代谢,多余的葡萄糖转变为体脂肪和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介绍了1984~1986年根瘤菌的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菌系接种效果不同.多数菌系对大豆植株性状、根瘤固氮作用及产量的提高有明显效果.其中,“1809菌系”与“黑农26号”品种组合最佳,增产20%左右,005菌系、3I1 b_(123)菌系效果也较明显,增产幅度为10~12%.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2.25%~2.35%,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的赛克津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均无影响。施量高于0.25 kg/ha的各浓度处理对大豆幼苗均产生药害,药害程度随苗期的延长,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开花期的株高和株重,各处理均低于对照。赛克津低浓度0.25 kg处理对大豆根瘤的共生固氮无不良影响;而0.5 kg以上浓度处理,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株固氮总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成熟大豆植株的株高(除0.25 kg外),分枝数、荚数、株重及株粒重均低于对照,随用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赛克津除草剂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在数量上有一定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土壤中微生物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膜覆盖条件下细菌、放线菌、真菌等数量增加。其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随玉米生育期的发育逐渐增多,而真菌的数量则逐渐减少。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等的数量,覆膜者也高于不覆膜的。由于地膜覆盖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使玉米获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