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肥对啤酒大麦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一些栽培啤酒大麦历史悠久、面积大的西欧国家,对啤酒大麦合理施肥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生产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肥模式。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资料也较缺乏。为了探索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经济有效的用肥量和最适宜的肥料配比组合,我们进行了氮、磷、钾化肥不同配比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1976—1977、1977—1978年度,我们把分期播种方法应用于良种良法的研究.1976—1977年度参试品种有我院新育成品种(系)宁麦3号、4号、5号,宁麦7317小麦和早熟3号大麦;1977—1978年度又增加了我省主要推广品种浙114元麦和扬麦3号、泰山1号小麦.播种分四期:Ⅰ.10月26日,Ⅱ.11月5日,Ⅲ.11月15日,Ⅳ.11月25日.小区行长12尺,行距0.7尺,7行区(1976—1977年度为6行区,行距0.8尺),小区面积0.1亩.未设重复.开沟条播,播量根据种子发芽率、千粒重,按每亩20万基本苗计算.施肥量接近丰产田水平.  相似文献   
3.
影响小麦粒重的生理因素与调节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下游地区由于小麦生育期间雨量过多,日照不足,湿害病虫等自然灾害发生严重,年际之间小麦粒重高低的差异很大,这是造成本区小麦产量不稳的主要因素,也是限制小麦再高产的重要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前几年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原理研究的基础上,从1981~1983年进行了小麦籽粒形成的机理与增重调节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千斤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和运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和运转是小麦高产栽培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千斤小麦提高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达到高产稳产的关键.因此,我们就本院1978~1980年连续三年小麦亩产超千斤的叶片生育特性与光合效率、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植株碳氮营养与干物生产,以及提高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掌握南方小麦亩产千斤的高产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南方稻茬小麦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我们采取试验场和农村试验基点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稻茬小麦撒播改条播的应用技术研究,培植了稻茬机条播小麦丰产田,对条、撒播小麦各生育期的生长特性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和调查,同时在农村基点进行中间试验,扩大示范推广面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麦倒伏的形态生理因素及抗倒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施肥水平和小麦单产的提高,我省不少地区每年都有一定面积的麦田发生倒伏,已成为限制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1984~1987年进行了小麦的抗倒机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以探索影响高产小麦倒伏的主要因子及防倒的综合栽培技术。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本院(南京)进行。选用大面积推广的抗倒性较差的扬麦4号、扬麦5号和抗倒性较好的半矮秆宁麦6号、新品系8026作为供试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上,施肥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过多增施氮肥,势必造成叶面积过大,群体内部郁闭,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我们试图从小麦叶面积与产量,净光合强度与施氮水平两个方面,解析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光合能力的影响,以期获得形态与生理指标,为制定和改进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过去以种植多棱饲料大麦为主,亩产长期徘徊在150公斤左右,为省内产量最低地区之一,因此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啤酒工业的崛起,特别是全国最大的年产12万吨南京啤酒厂(厂址在江浦县)的兴建,急需在本区恢复一定面积的大麦生产,就近建立优质啤酒大麦原料基地。为了探讨南京地区啤酒大麦亩产300公斤的高产规律及其相应的栽培配套技术,我们于1986年在江浦县种植了1500亩试验示范田,平均亩产达250.5公斤(比小麦高35公斤),高产田块达350公斤,为南京地区发展啤酒大麦生产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南方小麦的高产稳产,从1975年起我院组织省内有关科研单位、院校和部分高产社队进行小麦高产研究及攻千斤联合试验。现将我院近几年的小麦高产栽培研究,并结合淮南地区小麦高产经验,对千斤小麦栽培技术及高产生理进行总结和分析。 我省淮南和苏南地区,冬季气温不很低,小麦越冬期0℃以下的天数,一般只占越冬天数的1/4到1/2,多栽培春性大叶型品种,分蘖期较短,每亩成穗数较少。春季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