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为了深入探究Slc7a11基因对獭兔毛色生成的影响。【方法】运用直接测序结合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163只獭兔Slc7a11基因12个外显子的多态性,同时通过构建pEGFP-N1-Slc7a11过表达载体,转染RAB-9细胞,分析Slc7a11过表达对黑色素生成基因的影响。【结果】兔Slc7a11基因CDS区序列1 509 bp,经预测为碱性不稳定疏水性蛋白;多态性分析发现,Slc7a11基因在4种毛色的獭兔群体中不存在SNP位点,说明Slc7a11在獭兔群体中非常保守;进一步功能研究发现Slc7a11过表达后,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MC1R、SLC24A5相对于阴性对照组,试验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Slc7a11基因可影响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黑色素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新西兰白兔毛囊体外培养模型,探究其最适的培养环境,本实验选用2月龄新西兰白兔,采集触须毛囊,分离组织和脂肪,保留完整毛囊。将完整无损的毛囊放入24孔板,每孔1根,加入William’s E、DMEM、MEM3种不同培养基,每组6个重复,每2d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毛囊毛干的生长,并利用HE和PCN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毛囊的形态和增殖能力。结果显示:3种培养基中毛囊毛干在体外培养4d后生长减缓,在2 d与4 d时的生长速度均大于6 d(P<0.05)。其中,William’s E组生长速度高于MEM组(P<0.05),且William’s E组生长最快。4 d时,HE染色发现William’s E组毛囊结构完整,毛乳头清晰,而此时DMEM和MEM组毛乳头已经消失。进一步用PCNA免疫荧光染色,发现Williams’E组PCNA在毛乳头阳性表达,DMEM和MEM组毛囊表达仅表达在外根鞘。因此,William’sE培养基最适宜新西兰白兔触须毛囊生长,毛乳头增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