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2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湾气候温暖,雨量均匀,适宜茶树生长,是我国茶叶主产地之一。海峡两岸的茶业,同根同宗,各具特色,各有长短。因此,增强彼此的沟通与联合,对于发展两岸的茶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两岸茶业界已加强彼此交流与协作,在粤、桂、闽、  相似文献   
2.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亿人有饮茶习惯。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了解国际茶叶产销现状,分析福建名优茶生产发展优劣势,探讨加快福建名优茶叶发展的对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有重要影响.是红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萎凋、发酵和干燥等制茶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综述,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溯源福建建瓯的北苑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制小团茶,成为驰名天下的龙团凤饼;武夷茶是继北苑茶而发展的。到了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龙团改制散茶,制法也相应改革,品质不断提高,誉满天下。乌龙茶是沿袭武夷岩茶的制法,而武夷岩茶又与北苑龙团的原料、采制方法相近似。乌龙茶具有自然的花香与醇厚的滋味,而且对人体具有一系列显著的保健功效,因而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乌龙茶的历史悠久,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精湛的传统加工工艺;历代的文人、墨客也为此挥毫写就了璀灿的茶文化,本文拟简述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茶文化。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在茶业上的利用,可以分成制茶机械、设备自动化与经营两个领域。微型机制茶机已进展到什么程度。整个制茶工序原来已达到自动操作,但装配微型机并已运转的工序是粗揉、中揉、精揉等。其他的工序和设备也正在探索逐步地都利用。粗揉机现在可以自动控制茶温的管理。微型机能为我们判断和控制热风温度和风量  相似文献   
6.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我国13个省(区)的20个茶树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结果表明:茶树各品种花粉的形态特征,在花粉的大小、形状、极面观轮廓、萌发孔类型及外壁纹饰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从萌发孔类型来看,滕冲大叶种、崇庆枇杷种和江华苦茶,在茶种演化上属原始类型。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供试品种进行分类,並对各品种在茶树演化过程中的地位及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青工序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过程,做青过程中的生化成分变化是乌龙茶独特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与乌龙茶的品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做青过程中水浸出物、儿茶素、多酚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做青强度越大,这些生化成分减少也较多。同时,在做青过程中,L-EGCG、L-ECG、L-EGC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不断形成,多酚类总量与水浸出物总量间的变化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茶多酚、茶黄素含量与乌龙茶品质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做青环境的温、湿度对做青的生化变化与乌龙茶的品质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可溶性糖是茶叶的主要滋味成分之一,目前对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做青强度与可溶性糖的变化关系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深入研究茶树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最适生态条件,对新品种(系)的鉴定,栽培与加工技术研究,新品种的选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通过对我所近几年选育的春兰,玉龙,九龙袍,丹桂,瑞香等5个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系)及铁观音,毛蟹,肉桂,黄旦等4个对照品种进行叶片形态与解剖结构观测。并测定其净光合速率,为茶树植物学特征和生理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EGCG的茶树种质资源筛选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GCG(epigallocatechln—3—gallate,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茶叶品质最关键的核心成分之一;是茶多酚具有生理活性和广阔用途的最关键的成分。迄今为止,高EGCG的茶树特异资源的筛选在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道。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居世界之首,若能从中筛选出高EGCG(>13%)的品种或株系,对于EGCG的工厂化生产、茶树新品种选育、提高茶树鲜叶或干茶的品质、组织培养材料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与人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与健康关系更为注意。本文拟对热门话题一茶叶与人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作简要综述。一、茶的防癌效果癌症的致病过程是人体的正常细胞通过各种致癌因素的引发而变成变异细胞,这种变异细胞再通过各种内在因素或外界因素的进一步促发,变成前癌细胞,然后再发展成癌细胞。所以,能抑制引发和促发阶段的因子便可以起着抗癌的作用。美国H.Mukhtar的研究表明,用绿茶的水提取物(特别是多酚组份)点施或口喂小鼠对多阶段皮肤致癌模型的三个阶段(起始、促发和增殖阶段)具有保护效应;对由紫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