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比较了杂交稻特优63 不同栽植密度的产量效应, 明确: (1) 稻谷产量与栽植密度呈抛物线型相关, 峰区在1m225 ~35 丛。(2) 适当密植, 增加了穗数和叶面积, 从而形成较大的库容和提高中后期干物质生产力, 显著增加贮藏性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和抽穗后的净光合生产量  相似文献   
2.
<正> 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与试验时间本试验于1980年8月17日~9月3日在农二师35团进行。选用该团12连和5连的3群混合年龄繁殖母羊共620只,全部为新疆细毛羊杂种。试验开始前,将3群母羊逐一编号、称重,然后用完全随机设计按母羊体重顺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用一般常规人工授精。母羊发情后,分组配种,并详细记载。一经输精,母羊分别计入2组总数。  相似文献   
3.
4.
一、材料与方法试验由龙海市种子公司提供特优77,特优63、满仓515、龙桂4号等种子,由东国农科所组织实施,分品种(组合)进行湿润秧手插与抛秧的大田对比试验,然后进行小区试割和实割计产,进行主要生育期记载和经济性状考种。栽培、管理都与一般大田相同。二、结果与分析(、一)生育期表1看出,抛秧与手插,生育期无明显差异。用数理统计的成对数据比较进行分析如下:播始夭数平均差Z—一2,均方ssa—50,均方差S。一1.58,t—1.26、to.05—2,78、t<to。;,两种秧苗的播始天数没有显著差异。(二)最高分案数从表2得抛秧的最高…  相似文献   
5.
优质稻佳辐占的高产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调查了优质稻佳辐占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明确:(1)每平方米穗数和每穗粒数的田块间变异大,对构成每平方米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达57%和43%;(2)千粒重和结实率相对稳定,因而每平方米总粒数决定了库容量,也决定了产量,产量与每平方米总粒数呈高度正相关,r=0.990 8**.(3)据回归分析,佳辐占每平方米总粒数为3.50万粒、2.91万粒和2.32万粒时,每公顷产量可相应达到9.0t、7.5t和6.0t.表明实现高产乃至超高产,关键在于提高每平方米总粒数,扩大库容量.  相似文献   
6.
观察比较了杂交稻特优63不同栽植密度的产量效应,明确:(1)稻谷产量与栽植密度呈抛物线型相关,峰区在1m^25-35丛。(2)适当密植,增加了穗数和叶面积,从而形成较大的库容和提高中后期干物质生产力,显著中贮藏性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和抽穗后的净光合生产量。  相似文献   
7.
龙海市是粮食高产区,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高产出低收入”的困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8年,市农业局与东园镇农科所联合实施稻-稻-瓠高产栽培示范,即早、晚稻采用特优63组合,冬季种植"福州长瓠”,每667 m2年产粮1125 kg,年产值达5687元,实现了粮钱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水稻喷施立丰灵的抗倒增产效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水稻拔节前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立丰灵 (调环酸钙 ) ,可使节间缩短 ,株高降低 ,弯曲力矩变小 ,显著增强基部节间抗折力 ,从而显著增强抗倒伏能力。立丰灵还可能通过抑制稻体内合成的GA1、GA4降解 ,促进幼穗的发育 ,显著增加每穗颖花数 ,达到抗倒增产的双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立丰灵的适宜喷用剂量为0 4g·10 0m-2 。  相似文献   
9.
龙海市是粮食高产区,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高产出低收入”的困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8年,市农业局与东园镇农科所联合实施稻-稻-瓠高产栽培示范。  一、稻-稻-瓠模式效益显著  1.经济效益明显采用稻-稻-瓠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年纯收入可达3663元,比传统的稻-稻-麦栽培模式增加收入2826元。  2.避开茬口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冬季许多高值作物由于收获期迟,种植早稻的时间较紧,若冬季种植长瓠,4月中旬即可收获结束,有利于早稻的种植,解决了季节紧的问题。  3.有利于用地与养地由于冬种蔬菜施肥多,特别是有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 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 明确: (1) 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 分蘖的出生数, 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100 % , 穗大粒重, 构成总穗数的47 % ~83 % 、总产量的61 % ~89 % ; (2) 栽后11 ~20d 分蘖出生数也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与栽后20d 的总茎蘖数和最高茎蘖数成负相关( r=- 09841 * * , - 09525 * * ) , 构成总穗数的50 % ~17 % 、总产量的39 % ~11 % ; (3) 在栽后20d, 1m2 总茎蘖数为300 、400 、500 个时, 有效分蘖临界期分别在栽后20d、15d 和10d; (4) 栽后21 ~30d 出生的分蘖, 成穗率很低, 穗小粒轻, 只构成总穗数的0 ~3 % 、总产量的0 ~1 % ;(5) 嫩秧早发, 具有单位面积较大的穗容量和库容量。研究结果表明: 杂交稻培育多蘖嫩壮秧、适量密植、促进早发、抑制移栽后20d 以后分蘖萌发, 控制总茎蘖数, 是建立高成穗率、兼容穗多、穗大的高产群体的组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