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正> 近几年来油菜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收割不及时,轮作倒茬和油菜秸杆、角皮沤制肥料时不够合理,导致了麦地野油菜的猖獗危害.据调查:大部分麦地野油菜的密度为每平方米50-80株,少数严重地块,每平方米达100株以上,严重影响着小麦正常生长.针对这一问题,1979——1981年进行了二甲四氯防治麦地油菜的研究.几年来试验示范结果证明:二甲四氯对野油菜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喷一次药,死株率可达93.1——100%,对小麦安全,价格低廉,每亩投资药费仅0.29元,属高效、低毒、低成本的化学除草剂.  相似文献   
3.
中华卵索线虫对粘虫自然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属我国粘虫一代常发区。根据1975~1989年在上蔡和新蔡县的田间多点调查,证明中华卵索线虫是粘虫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58%的点对粘虫的寄生率达40%以上,最高超过90%。被寄生的粘虫食叶量平均减少38%。在18~20和22~27℃室温下,14天和8天后死亡。1984年为粘虫大发生年,上蔡县东岸村麦田粘虫密度达30.3~119.5头/m~2,由于线虫寄生率高达35.0~45.5%,未进行化学防治,小麦被害很轻。根据1979~1985年资料初步分析,线虫对一代粘虫常发区(新蔡县)的自然寄生率与二代粘虫常发区(锦州、公主岭、哈尔滨市郊)6月份诱蛾数有较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采取措施,保护利用中华卵索线虫,对压低粘虫迁飞基数是可行的。当地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雨日、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是影响线虫对粘虫寄生率变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Ⅰ号抗蛻皮激素,属苯甲酰苯基脲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酶而杀死害虫,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等优点。驻马店地区属一代粘虫常发区。为了防止粘虫为害,在四、五月份大量喷撒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农药。这类药剂毒性  相似文献   
5.
在1988年释放试验基础上,1990年5月,在土中中华卵索线虫成虫密度为14.7条/m~3,粘虫密度为45头/m~2的情况下,按益害比100:1释放线虫感染期幼虫于144m~2麦田中,防冶一代粘虫幼虫。24小时后即获寄生率高峰76%,校正寄生率为52%。麦收后挖方调查,释放区土中寄生线虫密度比释放前增加2.7倍。试验表明在田间寄生线虫成虫基数为10~20条/m~3的地区,按益害比100:1释放线虫,释放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创造良好寄生条件,既可在当年有效地减轻粘虫为害,又可较快地提高土中寄生线虫密度,提高今后常年自然控制粘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释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粘虫,不同益害比的寄生效果,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当益害比为100:1时,可取得60%的发生效果;200:1时,寄生率增加到76.4%。按益害比为400:1,释放侵染期幼虫,防治麦田一代粘虫,第3天调查校正寄生率71.7%;第5天增加到84.13%,对粘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猪殃殃(Galiumspruiuml),俗名“涩拉秧”,属茜草科,是我省麦地的恶性杂草.全省常年发生约三千万亩,一般地块每平方米60—80株,严重地块达150株以上。猪殃殃出土比小麦晚7—10天,出苗后10—15天出现分枝。越冬期簇生或匍伏地面,春季长势加快,沿麦株上攀并覆盖小麦,使小麦减产15—30%。用人工防除,费工多,易踩断小麦,效果不好。为此,1980—1986年对其进行了化学防除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