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疆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法对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系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额河杂交杨〉欧洲黑杨〉银灰杨〉苦杨〉银白杨,分别为46.265、39.261、31.663、23.416和11.820t/hm^2,各级根的生物量占总根量的比例各不相同;kit系主要分布在土层0-40cm左右,欧洲黑杨占94.0%,苦杨占94.7%,额河杂交杨占89.5%,银白杨占95.0%,银灰杨占90.1%;根系生物量密度的大小排序为额河杂交杨〉欧洲黑杨〉银灰杨〉苦杨〉银白杨,分别为33.046、32.718、24.356、18.012和10.745t/(hm^2·m)。  相似文献   
2.
我国沙棘引种、杂交及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沙棘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全国大规模的引种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及黑龙江等省区,以引进俄罗斯、蒙古良种及其实生优良株系为主。90年代开展了沙棘的杂交育种研究,主要将中国沙棘与国外品种杂交,以期获得适应性良好并且果实经济性状亦佳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阜新沙棘杂种无性系果实性状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辽宁阜新地区丘依斯克×中国沙棘杂交子一代7个初选无性系的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试验地、无性系、年份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的8个性状无性系间的差异均极显著;试验地除对果序结果数和果形指数无显著影响外,对其他性状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除果序最多结果数年份间无差异外,其他性状年份间差异均极显著;两两交互作用对大部分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 单株果实产量年份、无性系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年份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差异均不显著. 根据试验地、无性系、年份的SNK多重比较结果,得出果实各性状变异规律,分析了自然条件和气象因子对果实性状的影响. 对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果实产量与果形指数负相关,果密度和果形指数分别与果实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百果重与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无性系果实品质综合排序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是:3、5、4、2、6、1、7号无性系. 综合分析认为,2号和3号无性系可作为初选的果用沙棘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河岸两侧天然分布的4种杨树: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苦杨(P.laurifolia)、额河杂交杨(P.×jrtyschensis)、银白杨(P.alba)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径阶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的关系,以及各树种叶面积指数与其叶片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本试验区内各种杨树的叶面积指数变动范围为0.243~4.463;2.各树种的单株叶面积与其叶生物量均呈正相关直线,模拟方程为y=ax-b,呈线性递增趋势(r2=0.917 8~0.972 5);3.各径阶植株的平均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在植物种之间差异显著,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新疆额尔齐斯河天然林生物量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法、树干解析法和经验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额尔齐斯河天然林6种林分的群落生物量分布特征,揭示了主要树种的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群落生物量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垂直分布规律和在河岸环境梯度上水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6种林分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变化范围依次为:树干59.485~100.697 t/hm2,树皮7.649~19.434 t/hm2,树枝6.366~40.208 t/hm2,树叶1.834~5.694 t/hm2,树根11.820~46.265 t/hm2;②苦杨、额河杂交杨、银白杨和白柳的树干、树皮、树根、树枝、树叶及全树生物量与胸径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乘幂式相关关系,相关方程为:M=aDb(R2=0.884~0.984);③群落生物量垂直方向的排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呈"倒金字塔型"分布;④随着与河道距离的增加,群落生物量呈现两头小中间高的单峰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