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旱轮作大豆的营养生长与根系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实行水旱轮作制度的重要作物之一,水田的排水不良是导致轮作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水旱轮作大豆幼苗进行过湿处理,分析了不同大豆品种的营养生长特性与根系生理活性的关系.轮作大豆在过湿条件下,所有品种的生育都受到抑制,干物质生产受抑制程度存在着品种间的差异.营养生长诸性状中,伤流速度受过湿处理影响最大,处理区的伤流速度仅为对照区的64.2%.过湿处理导致伤流液中氮含量几乎减少了一半,伤流中的氮含量与叶片氮素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过湿条件下叶片氮含量的减少是由于根的氮素吸收能力的低下所致.遭遇过湿逆境时的植株个体大小与维持物质生产关系密切.过湿处理期间及其后的干物质增加量的大小与以伤流速度为代表的根系活力密切相关,说明从田间管理技术上提高大豆的根系活力以维持水旱轮作大豆的干物质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湿地农业的概念、特征与主要研究任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湿地农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降雨特征与地理特征两个方面给出了湿地农业的规范表述,湿地农业是在湿润多雨地区由自然湿地经人类开发后形成的农业湿地上的农业。阐述了提出湿地农业概念的必要性。湿地农业具有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态系统脆弱和农业生态多样性丰富等基本特征。湿地农业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湿地农业的基础性研究、湿地农业的关键技术研究、湿地农业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等。最后探讨了从事湿地农业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1986—88年水、旱种植优化模式随机区组试验和对比示范所获产量的基础上,以当地三年平均价格计算产值,研究各优化模式的增值效能,结果表明,各优化模式的亩产值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传统模式,采用这些优化模式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江汉平原稻田采用的种植制度基本上是“麦—稻—稻”和“肥—稻—稻”,从而导致土壤次生潜育化,理化性状差,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增厚,过多消耗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病虫害、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滋生。因此,从多方面探索稻田优化种植模式,是作物布局深化调整,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穗肥施用和未施用条件下时灌浆期水稻进行了高温胁迫处理,对稻米蛋白质各组分的积累动态进行了分析.穗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稻米粗蛋白的含量,但对蛋白质各组分相对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在N0和N2两个穗肥水平下,35℃高温处理均提高了子粒灌浆速度,明显降低了子粒单粒重;35℃高温处理还使谷蛋白的两个亚基的含量较25℃处理分别降低12.1%和5.7%,使醇溶蛋白含量分别降低6.7%和4.9%,同时却使谷蛋白组分中57kD及以上多肤的积累分别增加18.8%和11.7%,且子粒的粗蛋白含量也分别增加0.56%和0.35%.对高温下谷蛋白聚合体大量积累的原因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湿地的农业利用方式是否合理,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建立湿地农业公园的构想,论证了对湿地保护、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并对于在江汉平原的最大浅水湖的滨湖湿地-湖北省洪湖市柏枝村建设我国第一家湿地农业公园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1986-88年举行的"稻-鱼-鸭"、"稻-鱼"、"稻-鸭"和"稻"(CK)四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及一系列辅助试验资料,旨在鉴别三种共栖模式的投入、产出和经济、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在低温地区的稻田四周挖沟养鱼、放鸭不仅能提高稻、鱼、鸭蛋的产量和收入,而且还改善了稻田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稻-鱼-鸭"被认为最佳模式,鸭是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科技兴农发展模式及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市场农业、创汇农业、工厂化农业等发展模式,探讨了新形势下制约科技兴农发展的经营主体与服务客体建设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今后科技兴农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过湿条件下大豆不定根的发生及其生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实行水旱轮作的重要作物之一,在缺乏良好排水条件的水田中实行水旱轮作时,长期涝渍所致的伤害成为大豆生长不良及产量低的重要原因.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在大豆生育初期进行过湿处理,调查培土或无培土条件下不定根的发生情况,揭示不定根对伤流速度,氮素的吸收运转等的影响,讨论了不定根与大豆耐湿性的关系.淹水条件下培土对不定根及根瘤的发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淹水条件下发生的不定根的量占总根重的43.1%,这些不定根提供了81.4%的伤流速度.不定根的呼吸速度为2.61 mg CO2g-1h-1,是初生根的近3倍.淹水导致全叶位叶片的叶色变淡,不定根的发生改变了伤流液中不同形态氮素的组成和全氮含量,可使下位叶的叶色维持较高水平.淹水条件下大豆的冠根比比对照小.不定根取代了受涝渍伤害而失去功能的初生根的作用,积极地进行养分和水的吸收,确保了涝渍逆境下物质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由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广泛采用的对外科技合作开发项目管理的一种新方法-项目全程管理(PCM)方法,并对其在中日技术合作项目“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四湖涝渍地综合开发计划”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