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针对华北地区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轮作的特点,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夏玉米植株组织器官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科学制定耕作措施以夺高产及植株氮素营养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处理4(麦秸还田+沼渣液+旋耕)的植株氮含量高于其他5种处理,该处理的玉米平均产量最高,达到912.8 kg/亩,比处理3(麦秸还田+免耕+苗期深中耕)的平均产量864.1 kg/亩高48.7 kg/亩,比处理2(麦秸还田+免耕+苗期浅中耕)的平均产量840.6 kg/亩高72.8 kg/亩,比处理5(麦秆还田+免耕+苗期不中耕)的平均产量805.7 kg/亩高107.1 kg/亩,比处理6(麦秆还田+免耕+苗期不中耕)的平均产量804.0 kg/亩高108.0 kg/亩,比处理1(麦秸不还田+免耕+苗期不中耕)的平均产量737.5 kg/亩高175.3 kg/亩,而且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由此看出小麦秸秆还田+沼渣液+旋耕处理方式有利于夏玉米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展高产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当地有限水资源的生产效率,我们从甜高粱自身生物学优势方面分析和论述了发展高效农业、畜牧养殖业、能源燃料产业、色素及低碳循环经济等产业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和关键措施,期望引起大家对甜高粱生物学方面优势现象的重视和共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