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靖华  王裕智 《小麦研究》2005,26(4):31-36
在山西洪洞建立了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农田下垫面产流场,对不同下垫面的自然降雨产流及早地小麦集水补灌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的27次降雨中,不同下垫面的产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和农田下垫面的产流系数分别为81.4%、73.6%、41.6%、2.7%。旱地小麦集水补灌研究表明:旱地型品种应作为集水补灌旱地小麦的主干品种:补灌量愈大产量愈高,拔节期补灌优于扬花期;同一补灌量集中补灌优于分次补灌;不同播期密度在集水补灌条件下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该项研究为开展集水工程及集水补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区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与蓄水窖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洪洞建立了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农田下垫面产流场,对不同下垫面的降雨产流量及蓄水窖主要工艺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的27次降雨中,在同一坡度、同一降雨量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的产流量存在较大差异。农膜、公路、农田小路和农田下垫面的产流量分别占总降雨量的81.4%、73.6%、41.6%、2.7%。表明前三者均有较好的集水效果,而农田产流效果较差。研究提出的蓄水窖主要工艺技术体系经大面积示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20 0 2~ 2 0 0 3年 ,在山西临汾就晋南旱地不同生态型品种的产量效应、生物学效应及商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临地 2号较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对照品种温 85具有较好的增产效应和较高的折干率 ,株型直立 ,结薯集中 ,1、2级商品比例较大 ,抗逆性 (抗旱、耐涝 )突出 ,应加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山西临汾建立了大豆、油葵、玉米和休闲4个茬口。开展了不同茬口、施氮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各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在茬口间的表现存在差异,其中产量以玉米茬>油葵茬>休闲茬>大豆茬,穗数以玉米茬和休闲茬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以油葵茬较高,各施氮水平下不同茬口间的产量及产量三因素存在1%或5%的差异。各茬口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的产量在不同施氮水平的表现存在差异,其中强筋品种以高、中(大豆茬)氮水平产量较高,中筋品种以中氮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5.
茬口对不同专用小麦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山西临汾建立了大豆、油葵、玉米和休闲4个茬口。对不同茬口的8个不同专用小麦品种的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性状适宜大豆茬口的品种1个,玉米茬口2个,油葵茬口3个,休闲茬口2个。8个品种在各茬口的平均产量以玉米茬最高5 985.0kg/hm2,大豆茬最低5 602.5kg/hm2。茬口之间的平均籽粒密度最大相差0.22粒/cm,品种间平均相差2.39粒/cm。茬口之间平均小穗密度相差0.13个/cm,品种间平均小穗密度相差0.84个/cm。  相似文献   
6.
7.
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建立夏季小麦收获后复播大豆、油葵、玉米和夏季休闲4个茬口,进行不同茬口、施N水平对下季种植的小麦品质性状及其变异系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容重、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品质性状等各茬口问存在差异,大豆茬口可较好地协调各品质性状.千粒重和容重在休闲茬口中均以高N水平(E、F)较高,而在其他茬口中则以低N水平较高;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3个性状在4个茬口中的平均值则以高N水平(E)较高;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分别为沉降值>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该项研究为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穗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穗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穗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旱地小麦产量和品质,明确土壤肥力梯度及其指标与小麦产量、品质性状的相关性,2019—2020年在山西乡宁低山丘陵区开展土壤肥力梯度及其指标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梯度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硝态氮、全氮、有机质、速效钾与产量、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有效磷与产量、穗数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千粒重的相关不显著;硝态氮、全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与穗粒数的相关不显著;不同土肥力指标与产量、产量三因素的相关程度总体表现为硝态氮>全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土壤肥力梯度显著影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延展性、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土壤全氮、速效钾、硝态氮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延展性、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呈正相关;有机质与延展性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不显著;有效磷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延展性、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的相关不显著;不同肥力指标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程度总体表现为硝态氮>速效钾>全氮>有机质>有效磷。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延展性、形成时间呈正相关,而与稳定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旱作雨养条件下无机NP减量、有机肥施用量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方法、大区对比方法分别开展了无机NP减量、有机肥及其施用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NP配施量、传统单施N量,减量NP配施、减量单施N其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均总体呈现随施肥量的增加在改善。其中NP配施传统优于减量,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传统单施N优于P,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减量单施N优于P,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量N条件下传统、减量NP配施总体优于传统、减量单施N;传统单施N量与减量单施N、传统单施P量与P减量二者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均不存在差异。2种有机肥施肥量(x)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面团品质性状(y)均呈现正相关;无机NP、有机肥不同施肥量的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容重均最小,而沉降值均最大。本研究明确了无机氮磷减量、有机肥施用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讨论分析了无机氮磷减量与品质协同改善的技术途径。该项研究可为减施化肥实现绿色种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