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鸭瘟病毒(DPV)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DPV基因组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经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LAMP方法能够在63℃恒温下,1h内实现目的核酸的大量扩增.结果判定时只需要在扩增产物中加入SYBRGreen Ⅰ染料,就可以直接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观察颜色变化.该方法敏感性可达0.245 μg/L,比普通PCR灵敏性高10倍;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鸭副黏病毒、鸭源偏肺病毒等的核酸无交叉反应;利用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对40份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30%.该方法简便快捷,省时省力,是一种适用于基层实验室快速、准确检测DPV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发布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Fusion(F)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一种适用于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逆转录套式PCR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B亚型禽偏肺病毒山东分离株进行检测,可以特异性地扩增出415 bp的目的片段.此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以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作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检测,该方法第1次PCR扩增的敏感性为102 copies/μL,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为102 copies/μL,第2次扩增敏感性比第1次高105倍.应用本方法对采自山东省不同地区的64份可疑临床病料进行检测,最终从64份疑似病料中检测出37份为阳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套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实用等优点,为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快速诊断以及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技术建立一种相对定量检测坦布苏病毒的方法。【方法】针对坦布苏病毒NS5、E基因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同时设计1对扩增内参基因β-actin引物,将PCR扩增的片段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经筛选、鉴定纯化后,倍比稀释作为质控样品,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中NS5、E基因及内参基因β-actin标准曲线的构建,并进行反应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线性关系R2值均在0.99 以上, 检测极限约为1.0E+01拷贝数质粒DNA;特异性结果表明只能检测到坦布苏病毒的扩增曲线;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5%;用已建立的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3次重复检测,病毒RNA的检出率为100%。【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坦布苏病毒NS5、E基因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为养鸭场诊断和监测坦布苏病毒提供了一种新的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病、死肉鸭397份以及临床健康肉鸭200份,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对样品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禽偏肺病毒(aMPV)、呼肠孤病毒(DRV)、鸭圆环病毒(DuC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检测.结果,自然发病肉鸭中H9N2 AIV、aMPV、DRV、REV、DuCV、IBDV检出率分别为57.43%、51.39%、38.54%、39.55%、29.47%、10.58%,且存在多重感染现象,二重和三重感染率分别为26.20%、18.89%,以aMPV和H9N2 AIV、REV和DuCV检出率较高;而临床健康肉鸭群中H9N2 AIV、aMPV、DRV、REV、DuCV、IBDV检出率均分别为7.00%、19.5%、15.5%、10.5%、24.00%、9.00%,呈阴性的和单一感染的样品分别占40.00%和28.00%;共感染率为32.00%,且主要是二重感染.上述结果表明,商品肉鸭群中普遍存在免疫抑制病痛原体共感染的现象,这成为目前肉鸭发病和生长缓慢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登录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JN224985.1)F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出214bp的目的片段。回收目的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到基因工程菌DH5a中,提取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筛选出阳性质粒作为模板,建立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做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产物T值在83.0~83.7℃之间,灵敏度为7.9×10^2拷贝/μL,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本试验建立了检测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感染程度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导致山东某鹅场种鹅发病的病原.从病死鹅肝脏、心脏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鉴定、PCR和致病性试验等进行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2×109 CFU/mL的菌液10倍系列稀释后,接种11日龄健康雏鸭后,该分离菌株对11日龄健康雏鸭的LD50为10-4.5 CFU/mL.死亡雏鸭的剖检病变与病死鹅类似,并分离出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的菌落.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十二指肠绒毛断裂、脱落、肝细胞脂肪变性、心肌纤维断裂为特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等较敏感.山东某鹅场中发病病原经分离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纯化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aMPV)疫苗株(VIR-115 B)重组G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各项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判定标准,建立检测B亚型aMP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Rosetta (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重组G蛋白.利用亲和层析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以纯化后的重组G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初步建立检测B亚型aMPV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B亚型aMPV疫苗株(VIR-115 B)重组G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证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重组G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诊断方法.交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G蛋白与新城疫、禽流感(H9N2)、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阳性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与法国IDEXX公司生产的aMPV抗体检测试剂盒符合率为96.0%.采用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山东省7个地区鸡场的1 139份鸡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部分地区aMPV的抗体阳性率为37.05%.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初步证实山东省部分地区存在aMPV感染现象.这一研究为aMPV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并为该病的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Primer Explorer V4在线软件设计针对B亚型禽偏肺病毒(aMPV)F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从反应时间、温度、各组分浓度等方面优化了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B亚型aMPV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在63℃条件下1h内实现B亚型aMPV F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扩增,与其他病毒,如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等的核酸无交叉反应.反应结果可直接用肉眼判断.对质粒DNA的最小检测量为1×102拷贝/μL.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20份疑似aMPV样品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10%.结果表明,建立的B亚型aMPV RT-LAM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应用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系子囊菌纲(Asycetes)曲霉属的真菌,在潮湿环境中普遍存在,是禽类曲霉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该菌1863年首次发现于鸨的肺脏,在曲霉菌属中致病性较高,对养禽业危害严重[1-3].2009年12月下旬,山东临沂某饲养场采用发酵床生态养殖的40 000多只商品肉鸭出现呼吸困难,消瘦,死亡率达40%以上,剖检病死鸭肺脏上有黄白色、盘状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结节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对垫料和发病鸭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表明为烟曲霉菌感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GenBank登录的B亚型禽偏肺病毒(JN224985.1)F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出214bp的目的片段。回收目的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到基因工程菌DH5α中,提取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筛选出阳性质粒作为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做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产物T值在83.083.7℃之间,灵敏度为7.9×102拷贝/μL,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本试验建立了检测B亚型禽偏肺病毒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感染程度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